因为贫困人口收入更低,他们对药物价格更加敏感,放弃治疗的可能性也就更高。1.WHO在药品定价指南中明确指出,基本药物不应该征收增值税;高税负的法国标准增值税率为20%,但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别只征收2.1%和10%的增值税。
因为贫困人口收入更低,他们对药物价格更加敏感,放弃治疗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将最沉重的财务负担加给健康状况最差的人群是雪上加霜的。因此,多数国家对药品免征或少征增值税,但中国并没有。增值税、关税一样不落。
1.WHO在药品定价指南中明确指出,基本药物不应该征收增值税;即便征收,也不应增加民众负担
国际上对药品税收问题是存在争议的,但许多国家都会网开一面,为病人减少一些负担,以免将病人逼入绝境。也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药品定价指南中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基本药物不应该征收销售税(营业税)和增值税;二是如果有些国家选择对基本药物征收销售税或增值税的话,那么对这些税收的设计要非常小心,不应增加群众的负担。
如对基本药物实行免税或减税后,需要进行监测,确保节省下来的钱要让利给患者或医疗保险支付方,而不应该被药物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吸收或获利。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政府应该对影响人民健康的物品征税,而不是对有益健康的药品征税”。
2.多数国家对药品免征或少征增值税,但中国并没有。欧洲平均药物增值税率为8.8%左右,中国按照17%满额征收药品增值税,几乎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
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2014年公布的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到多数受调查欧洲国家都对药品实行了免征或者少征收增值税的政策。英国(前提为药店购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增值税均为0%,在增值税率为25%的瑞典,对药品也进行了减让,瑞典药品增值税为0%。
此外,高税负的法国标准增值税率为20%,但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别只征收2.1%和10%的增值税。英国和瑞士的标准增值税率分别为20%和25%,这两个国家对于患者需求迫切的处方药都采取了免征增值税的措施。欧洲平均药物增值税率为8.8%左右,而中国对药品则是和其它商品一样征收17%的增值税,几乎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
3.增值税外,还有关税。除抗艾滋等药物,中国对大多数进口药品普遍征收5%-8%的关税,进口药品还没有达到医院,价格就涨了至少20%
除增值税之外,中国对进口药品征收的关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品价格。除了抗艾滋病药物和激素类避孕药物免除关税之外,中国对于大多数进口药品普遍征收5%~8%的关税。中国免除药品进口关税的对象多是东盟国家和南美洲国家,但中国进口药品主要来自印度和欧美,并不能享受免税。关税加增值税已经超过20%。进口药品还没有达到医院,价格就已经上浮了五分之一。
4.在贫困人群的家庭中,由于税收增加而使药品使用率减少的现象更为明显,处方药价格上升,放弃治疗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根据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者Goldman的调查,虽然处方药是患者治病救命的必需品,但是患者对于处方药价格的敏感性不亚于一般商品。当处方药价格增加10%之后,药品的使用就会减少2%~6%,慢性病患者也变得不太能够坚持用药,治疗往往中断,通过药物治疗慢性病的起始时间也会推迟。同时,因为贫困人口收入更低,他们对药物价格更加敏感,放弃治疗的可能性也就更高。降低对药品征收的增值税将会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提升国民整体健康程度。
5.反而降低对药品征收的增值税将会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通常每减少处方药25%的税收,就可以增加5%-25%的需求
有研究报告指出,每减少处方药25%的税收,就可以增加5%~25%的需求。2002年Siman曾在非洲国家研究过减少税收对疟疾的影响。在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时,发现当杀虫剂的税收从42%下降到0%,以及制造蚊帐的原材料的税收从40%下降到5%时,当地居民购买蚊帐的几率可以提高27%。
6.将最沉重的财务负担加给健康状况最差的人群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在肯尼亚取消疟疾治疗产品的关税和税收后,2002-2009年婴儿死亡率和致病率下降了44%
将最沉重的财务负担加给健康状况最差的人群是高度累退的,甚至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提高药品价格减少了药品的使用,导致了更多的疾病。
早在5年前,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尼加拉瓜、巴基斯坦、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等国家极大地降低甚至取消了药品的关税和税收,而这一做法也成果显著,据报道,在肯尼亚取消疟疾治疗产品的关税和税收后,2002—2009年婴儿死亡率和致病率下降了44%。
大量的医院品种将被强制清退出院,或者成为医院的“僵尸品种”。产品中标了,也没办法靠医院挣钱了,怎么办?落标/弃标产品如何征战基层这片“蓝海”?敬请点击:报销比例大,这么玩转基层医疗市场!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