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回顾性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的作用,并与肺动脉导管(PAC)比较。研究指出,Pi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中的作用并不优于PAC,且PiCCO监测下过度补液反而会增加院内死亡率。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2期《东南国防医药》杂志上。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
近期,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回顾性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 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的作用,并与肺动脉导管(PAC)比较。研究指出,Pi CCO对重症患者指导液体复苏及评价预后中的作用并不优于PAC,且Pi CCO监测下过度补液反而会增加院内死亡率。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2期《东南国防医药》杂志上。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东台人民医院ICU住院诊治并放置Pi CCO或PAC的重症患者96例,其中Pi CCO组44例,PAC组52例,记录数据包括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血流动力学参数、24 h液体出入量、机械通气时间、无机械通气时间(VFDs)、28 d内非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院内死亡率等指标,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校正。
分析置管原因,感染性休克是放置Pi CCO的主要原因(52.2%),心源性休克是放置PAC的主要原因(57.7%)。Pi CCO组与PAC组7日内24 h液体平衡量分别为650(-120,1400)、350(-570,1060),P=0.001,第2日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BPi CCO=250及FBPAC=550,P=0.012),且Pi CCO组中置管并发症及VFDs均显著少于PAC组(P<0.05)。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发现,Pi CCO及PAC均不是影响上述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njbdyy.aspx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