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药械

普鲁卡因青霉素致儿童癫痫样发作2例

作者:江西省瑞金市人民医院杨玲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5-12-14
导读

青霉素具有神经毒性,当血脑屏障不完善或血液中青霉素浓度达到8~10U/ml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样抽搐、昏迷、肌肉阵挛等,统称“青霉素脑病”。

病历摘要

病例1

患儿男,11岁,因“反复关节痛1月余”,于2014年3月13日就诊于我院儿科门诊。1个月前患儿无诱因出现双膝关节反复隐痛不适,无发热、关节红肿及功能障碍等。患儿既往健康,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无癫痫、癔症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体重31kg;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稍充血,余无异常发现。

入院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9×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0;红细胞沉降率8mm/h,C反应蛋白10mg/L,抗链球菌溶血素“O”756U/ml,类风湿因子2.3U/ml。X线双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链球菌感染综合征。

抽搐发生及治疗过程经皮肤试验后,给予普鲁卡因青霉素65万U肌内注射,2次/天。当第10次给药时,患儿在注射完药物后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双眼发直、面色发绀、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及全身发热。立即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并给予鼻导管吸氧,约几十秒后患儿抽搐缓解,意识转清,自述抽搐前感胸闷,视物旋转,对抽搐不能回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胸腹部和四肢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脑电图、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0.3g口服,1次/天,治疗2周,关节痛消失。3个月后复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216U。随访1年,抽搐未再发生。

病例2

患儿男,7岁。因“低热、咽痛2天”,于2014年4月21日就诊我院儿科门诊。2天前患儿因受凉出现发热伴咽痛,体温最高达38℃,无皮疹、咳嗽、声音嘶哑等。患儿既往健康,无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无癫痫、癔症病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8℃,脉搏100次/分,呼吸23次/分,体重24kg,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充血,余无异常发现。入院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5×109/L,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0;超敏C反应蛋白77mg/L。入院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抽搐及治疗过程经皮肤试验后,予患儿普鲁卡因青霉素60万U肌内注射,2次/天。当第3次用药时,患儿在注射完药物后突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随即四肢阵挛样发作,伴双眼上翻、面色发绀、意识丧失,无全身发热、大小便失禁。立即肌内注射地塞米松5mg,并给予鼻导管吸氧,约1min后患儿抽搐缓解,意识转清,问答可,对抽搐不能回忆。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胸腹部及四肢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脑电图、血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0.25g口服,1次/天,治疗5天,发热、咽痛消失。随访1年,未再发生抽搐。讨论

2例患儿既往均无癫痫、癔症病史,均在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后出现癫痫样发作,同期未应用其他药物,故考虑癫痫样发作为普鲁卡因青霉素所致。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活性成分为青霉素,因高效低毒、价格低廉,是儿科门诊常用的一线抗生素。

青霉素具有神经毒性,当血脑屏障不完善或血液中青霉素浓度达到8~10U/ml时,可引起癫痫大发作样抽搐、昏迷、肌肉阵挛等,统称“青霉素脑病”。国内外均有普鲁卡因青霉素致惊恐发作的报道,并认为可能是由于药物微栓塞所致。有研究发现普鲁卡因青霉素可降低神经元的快速钠离子内流而具有致痫性。

发生此类不良反应的患者多数预后良好。本文2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后经肌内注射地塞米松和鼻导管吸氧,症状均很快缓解,随访1年未再复发。

文献报道青霉素的神经毒性呈剂量依赖性。本文2例患儿应用常规剂量的普鲁卡因青霉素即致癫痫样发作,提示可能与对青霉素敏感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临床用药栏目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合作第51期

每月刊登,敬请关注

(本版文章全文详见《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年第4期)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