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亚历山大病12例中国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作者:杨俊岭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11-21
导读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12例中国亚历山大病(Alexander disease,AD)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在国内开展该病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打下基础。研究指出,12例中国患儿临床表型特点为:疾病进展速度较国外报道相对缓慢,病程中发作性加重较为常见,惊厥发生率高.基因型特点与国外报道一致,本研究中发现的3种GFAP新突变丰富了已知突变谱。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中华儿科杂志》上。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了解12例中国亚历山大病(Alexander disease,AD)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为在国内开展该病的分子诊断及遗传咨询打下基础。研究指出,12例中国患儿临床表型特点为:疾病进展速度较国外报道相对缓慢,病程中发作性加重较为常见,惊厥发生率高.基因型特点与国外报道一致,本研究中发现的3种GFAP新突变丰富了已知突变谱。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05期《中华儿科杂志》上。

  根据2001年van der Knaap等提出的AD头颅MRI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对临床诊断的AD患儿及其父母进行GFAP基因突变检测,并对上述患儿进行0.50~3.67年临床随访。

  于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收集12例AD患儿。初次于我院就诊的平均年龄为4.87岁(0.75 ~12.00岁)。初次就诊时主诉:运动发育落后(3例),惊厥发作(7例)或跌倒后出现下肢运动障碍(2例);体征:头围44~58 cm,较相应年龄平均头围高6.45%( 1.80%~13.95%);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中文版对运动进行分级:GMFCS I级8例,GMFCSⅡ级3例,GMFCSV级1例;8例患儿自幼认知功能发育迟滞。至2010年12月进行随访时,距初次就诊间隔0.50~3.67年,患儿平均年龄8.75岁(4.10 ~13.00岁),患儿运动及认知功能基本保持稳定。其中5例病程中伴发作性加重现象(41.67%)。11例病程中有惊厥发作。12例均检测到GFAP杂合错义突变,均为新发突变。共发现10种GFAP突变,其中3种为未报道的新突变。R79与R239突变为热点突变。8例的突变位于第1外显子。

  相关链接:http://med.wanfangdata.com.cn/Journal/zhek.aspx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