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儿科

Joubert综合征1例

作者:杨涓,邵银进 来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日期:2015-10-27
导读

Jouber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05,我国目前报道30多例。有关分子遗传研究显示,约50%的JS患者中发现19种致病基因。其典型神经病理学特点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或缺如,齿状核、脑桥基底核及延髓的神经核团发育不良,椎体交叉几乎完全缺如。

患儿 女,4岁4个月,因“发现脑瘫3年余”入院。患儿系孕3产3,孕34周顺产,无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史,出生体重2450 g,黄疸史不详,生后大运动发育落后,8~9月仍竖头不稳,双上肢不能主动抓握,1岁时仍不能翻身、独坐,未行治疗。父母亲否认近亲婚配,母亲否认孕期感染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入院查体:体重14.5 kg,双侧眼球水平震颤、有斜视;大运动:竖头可,不能完成卧位至坐位姿势转换,不能独坐、摆坐,不能完成爬行、独站、独行,扶腋不能站立;双上肢能过中线抓物。肌张力:四肢肌张力稍低,刺激性紧张。关节活动度:双上肢大关节活动大致正常范围,双下肢关节稍松弛,双足背屈角。

异常姿势及反射:双上肢习惯性伸直上举,ATNR阳性,TLR阴性,保护性伸展反射阳性。其他: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差,执行指令差。听觉诱发电位示:左耳轻中度异常,右耳中重度异常。血串联质谱检查示:所测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未见明显异常。颅脑MRI示:小脑蚓部缺如,两侧小脑半球间可见线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境界清楚,呈“中线裂”;四脑室形态欠规整,呈“蝙蝠翼”状;小脑上脚增宽,走形较平坦,呈“磨牙征”;两侧大脑半球实质未见异常信号,脑皮髓质分界清楚;脑中线结构居中(见图1)。影像诊断:小脑蚓部缺如,考虑为Joubert综合征(Joubertsyndrome,JS)可能。根据临床表现及颅脑MRI检查,临床诊断:Joubert综合征。

讨论

Jouber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颅脑先天性发育畸形,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105,我国目前报道30多例。有关分子遗传研究显示,约50%的JS患者中发现19种致病基因。其典型神经病理学特点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或缺如,齿状核、脑桥基底核及延髓的神经核团发育不良,椎体交叉几乎完全缺如。

JS的诊断标准为:①小脑蚓部发育不全(影像学诊断,典型表现有:“磨牙征”、“中线征”、第四脑室“蝙蝠翼”状、“三角形”);②发育迟缓;③肌张力减退;④异常呼吸;⑤异常眼运动。具备前3项及后2项中的1项,即可确诊。

本例患儿具有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双侧眼球水平震颤及斜视,颅脑MRI示:小脑蚓部缺如,具有典型“中线裂”、“磨牙征”、第四脑室“蝙蝠翼”状。据此,临床诊断为Joubert综合征。JS须与Dandy-Walker综合征,PEHO综合征,菱脑联合畸形,Down综合征相鉴别。

Joubert综合征预后较差,因此孕期检查尤其重要,产前若能明确诊断,防止患儿出生是减少JS发病率的关键。该病孕期检查时,遗传咨询及胎儿MRI、超声检查极其重要。胎儿产前MRI检查显示“磨牙征”可提示JS风险,但对小于孕20周的胎儿特异性不强;产前超声显示小脑蚓部发育异常提示JS风险,可继续观察是否存在“中线征”,并行胎儿基因检查、胎儿颅脑MRI、追踪家族史等以减少JS发病率。

Joubert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尚无确切治疗方法,有报道针灸、康复治疗对患儿的运动等功能有一定疗效。该例患儿因经济原因未行医院康复治疗,教其父母康复方法行家庭康复训练,并计划定期随访。

(作者:杨涓,邵银进.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年5期:559-560)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