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会影响儿童的活动表现、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说:“未成年人饮水知识匮乏,对饮水不足的危害认识不足,而且很难抵住饮料的诱惑。
最近,江西省南昌市一名6岁女童胸部提前发育,被诊断为性早熟。医生认为,由于家长监管不严,女孩平时不爱喝水,且过多饮用碳酸饮料,饮料中的防腐剂扰乱了女孩的内分泌,成为致病的主要原因。
当中国人逐渐富裕起来,解决了“没水喝”的问题之后,“水患”却愈加复杂,并裹着花花绿绿的包装、酸酸甜甜的口味以及千奇百怪的噱头,直逼中国未来一代。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成分。除直接参与人体构成外,它还扮演着溶剂、介质、体液平衡、运送物质、体温调节等各种角色,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
同时,水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影响更大。“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中水分的百分比较大,渴觉机制却尚未发育成熟,肾脏的调节功能也有限。”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葛可佑说,“缺水会影响到儿童的活动表现、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
他举例说,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感到烦躁、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回家后又抱怨累、头疼,只精神低迷地呆坐着看电视。这些看似常见的行为,其实就有可能是轻度脱水的表现。
事实上,我国少年儿童饮水不足的现象令人担忧。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针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四大城市城区和农村5868名7~18岁学生进行的一项饮水情况调查显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成年人每人每天1200毫升、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的建议量相比,被调查学生中有近2/3未达“及格线”。
“饮水不足在农村学生中更为普遍。72.4%的农村孩子每天喝水少于1200毫升,每天饮水次数少于6次的比例也高于城区学生。”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倩说。
另一方面,这些被调查学生所在学校的供水情况却大多良好。除广州的农村学校供水情况不佳外,四城市城区、上海和成都农村学校均100%提供饮水,北京也有80%的农村学校提供饮水。
看来,困扰孩子们的问题已不是无水可喝。
调查数据显示,各色饮料占学生平均饮水量的近1/3,29.3%的学生不知道饮水应该“少量多次”,只有11.8%的孩子觉得最应该喝白水,却有73.5%的人最爱喝饮料,甚至还有近20%的学生认为喝饮料有利于健康。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杜松明说:“未成年人饮水知识匮乏,对饮水不足的危害认识不足,而且很难抵住饮料的诱惑。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加大健康饮水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良好的饮水行为习惯尤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调查所依据的标准是中国成年人的饮水建议量。“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饮水摄入量标准。”葛可佑坦承,“用成人标准衡量,很多孩子喝水不足,但目前还只能说是个‘悬案’。”
而在欧盟和美国,政府已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少年儿童制订了饮水的适宜推荐量。如欧盟建议9~13岁孩子每天喝水1.68升,14~18岁少年每天饮水量要达到2升,美国的这两组数字则更高。
跟这些国家相比,上述调查的四个城市中未成年人的饮水量的确是偏低的。不过,葛可佑认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与西方有很大差异,“我们的膳食中就能提供40%的水,中国成年人的饮水标准也比国外很多地方低”。
“也正因为这样,应尽快建立中国少年儿童饮水习惯与健康状况的数据库,加紧制定中国少年儿童推荐饮水量,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就显得愈发重要。”葛可佑表示。
一个好的消息是,杜松明和她的同事打算将这项研究继续下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和风俗习惯大不相同,我们还要深入开展少年儿童饮水的调查研究,同时考虑将食物水纳入计算范围,以获得更为完整的数据。”
或许,等下次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上架的时候,中国人就会知道,究竟该给自己的孩子喝多少水了。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