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5岁,因“发热伴肉眼血尿、少尿5 d,腹痛1 h”入院。目前认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组织学表现主要有4种:(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2)新月体肾炎;(3)。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伴大量浸润细胞,符合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渗出期病变且有新月体形成。
患儿,女,5岁,因“发热伴肉眼血尿、少尿5 d,腹痛1 h”入院。5 d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间歇性,最高体温39.5℃,无头痛、抽搐,当Ft发现血尿,为浓茶色,尿量减少,每日尿量约200 ml左右,有时尿痛,但无尿频、尿急;无浮肿。曾口服退热药3次,感冒冲剂及阿奇霉素3d仍发热,遂就诊儿科门诊,化验血常规:WBC 12.66×109/L,N0.79,Hb 115 g/L,PLT264×109/L,尿常规:蛋白2+,白细胞2+,红细胞976/高倍视野,拟诊“尿路感染”予静点头孢曲松钠、炎琥宁1次热退。病初曾出现全身荨麻疹,服脱敏药1 d,皮疹消退;入院前1 h再次静点头孢曲松钠结束后突然出现腹痛,为持续性脐周痛,不能忍受,急转入病房。病程中无呕吐、腹泻,食欲差。既往史:体健。祖父有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0/50mmHg(1 mmHg=0.133kPa),体重17.5 kg,精神欠佳,全身皮肤无皮疹,眼睑略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心脏无异常,腹软,脐周及右下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肾区无叩痛,四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5.98×109~13.3×109/L。N79.8%~86.0%,L 11.3%~14.2%,Hb82~120 g/L。PLT298×109~343×109/L(指标是患儿入院后多次复查的数据范围)。血细胞形态正常,网织红细胞计数0.009~0.014。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400~13500/μl),大量白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0.53 g,尿培养:无菌生长。谷丙转氨酶5~9 U/L,谷草转氨酶13~230 U/L,乳酸脱氢酶428.0 U/L,羟丁酸脱氢酶383.0 U/L,血清胆红素正常,白蛋白30.0~35.6 g/L;胆固醇3.67~4.56 mmol/L,甘油三脂1.07~2.02 mmol/L,血钠129~138 mmol/L,血氯97~105 mmol/L,血钾3.6~5.4mmol/L,血钙1.63~2.12 mmol/L,血磷2.42~2.83 mmol/L,血CRP16.74 mg/L,ESR40~42 mm/h,ASO 33.7~98.1 IU/ml。IgG4.92~5.31 g/L,IgA0.86~1.38 g/L,IgM 0.68~1.40 g/L。血气分析:pH 7.3~7.43,HC03-9.3~16.2 mmol/L。Ccr 7 ml/(min·1.73m2),ANA阴性,ANCA全套阴性;EB病毒、支原体抗体、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风疹病毒、弓形虫抗体均阴性;感染4项、乙肝5项均正常。凝血功能正常;腹部超声检查3次:双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高。体积增大,左肾最大至10.6 cm×5.4 cm,右肾10.3 cm×4.6 cm,X线胸片、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心电图大致正常。
诊治经过:入院后急查血离子示低钠血症,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24h内血尿素氮高达27.9 mmol/L,血钾最高达5.40 mmol/L,入院当天右侧肾脏探及直径约0.4 cm强回声反射,诊断肾结石。因浮肿轻,人院前3天进食少,持续少尿,呈浓茶色及烟灰色,予补液纠酸治疗,入院第2天复查肾脏B超结石消失。诊断急性肾衰竭,并于第2天下午开始在全麻下行股静脉置管后予床旁血液透析加血液滤过共3次;入院第3天开始予甲基强的松龙0.3 g/次,连续冲击3 d后改口服强的松20 mg/d。入院第5天患儿开始进食,精神较前好转,复查肾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仅肉眼血尿重,但血压一直正常,无水肿。入院第6天在全麻下行肾活检穿刺术。病理回报光镜:21个完整肾小球,未见肾小球全球硬化、球囊黏连及节段硬化,12个细胞性新月体(57.1%)。肾小球无明显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增多,内皮细胞节段增殖,部分毛细血管袢受压、闭塞、开放不良,包曼囊壁未见增厚及分层,上皮细胞节段性增殖,肾小球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肾小管未见萎缩,部分上皮细胞刷状缘脱失、空泡变性,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红细胞管型、脱落上皮细胞和炎细胞,间质无明显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肾内动脉未见显著变化。PAM、MASSON染色:未见嗜复红物质沉积,基底膜不厚,未见双轨及钉突。免疫荧光:c3(+)沿系膜区团块样沉积,IgG(-)、IgA(-)、IgM(-)、C4(-)、Clq(-)、Fib(-)。病理诊断:新月体。肾炎(图l、2)。
入院第10天行第二疗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0.3 g/次,隔日1次,共3次后拔掉深静脉置管。入院第10天肾功能、补体、血沉均恢复正常,入院第18天,右下肢略肿胀,复查彩超示右侧股总静脉附壁可见低回声斑块附着,狭窄率75%,彩色血流束变细。血管超声提示右髂外静脉,髂总静脉血栓形成,化验:D二聚体3.6g/L,FDP 6.5 g/L,诊断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静滴尿激酶8万单位/d,共5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l700单位,每日2次,静点生脉注射液10 ml 5d,右下肢肿胀完全消退。复查凝血功能及血管超声均恢复正常。出院诊断:急进性肾炎;新月体肾炎;股静脉血栓形成;C3肾小球。肾炎?
疗效及随访:患儿经血液滤过、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两疗程后,强的松服用1个月渐减停。病程3周后补体、肾功能恢复正常,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溶栓、抗凝治疗,口服拜瑞妥20 d,股静脉血栓消失,加用肾炎康复片治疗;病程2个月仅遗留镜下血尿,尿红细胞10~20个/高倍视野,病程3个月镜下血尿消失。病程6个月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查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416.5 μg/ml(参考值380~762 μg/ml),抗H因子抗体阴性。
讨论
新月体肾炎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例患儿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发热过程中出现血尿,持续性少尿、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补体C3降低,临床过程发展急剧,病理改变见。肾小球囊内新月体形成57.1%,均为细胞性新月体,因此病理诊断新月体肾炎。它代表着新月体形成的早期,具有一定程度可逆性,从而为后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患儿经过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后病情迅速改善,3个月后化验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说明没有进展到纤维性新月体;且短期随访预后好。曾有报道9例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经治疗后,重复肾活检证实8例细胞性新月体消失。说明疾病早期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效是肯定的。
本例患儿免疫荧光镜检仅有补体C3沿系膜区团块样沉积,无免疫球蛋白沿GBM的线性沉积,比较符合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化验ANCA阴性,没有系统性血管炎的各种临床表现,肾脏病理中仅见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小血管没有纤维素坏死等血管炎的特征性改变,可除外Ⅲ型新月体肾炎;而对于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免疫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IgG、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线条样沉积,且肺部病变重,这与本例是不符的。患儿起病急,病前没有明确的链球菌感染史,无明显浮肿、高血压,动态监测ASO始终不高,但补体C3水平上升快,肾脏病理符合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是否为不典型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很值得关注。
目前认为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组织学表现主要有4种:(1)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2)新月体肾炎;(3)。肾小球系膜增生性病变;(4)肾小球膜增生性病变。本例患儿在病程第11天肾活检病理所见属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伴大量浸润细胞,符合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渗出期病变且有新月体形成。而经典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由免疫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与A族链球菌感染相关,常发生在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之后1~3周。
目前认为,除了A族链球菌外,C族和G族链球菌、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分支杆菌、寄生虫、真菌以及病毒也可导致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而本例患儿是在感染同时出现肾损害,患儿经血液透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病情迅速缓解,补体上升,肾功能很快恢复正常,应该是符合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但遗憾的是电镜结果未检出。
(作者:陈华,姚勇,王智侠,等.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年1期)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