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精神

儿童多动症治疗的局限性

作者: 来源:译言网 日期:2013-03-14
导读

         该研究指出,所追踪观察的186名儿童中,将近90%在诊断六年过后依然受到多动症症状的困扰。研究显示,就症状严重程度而言,占总人数三分之二的药物治疗组儿童与非药物治疗组儿童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

  根据最新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3 Mar;52(3):264-278.]上的一项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研究发现,在平均每十个患有中度到重度多动症的幼童中,就有九人在初次确诊后依然长期忍受着较重至严重的症状与损害;而很多情况下,他们所接受的相关治疗也见效甚微。  

  该研究是一项由联邦政府出资赞助的多方协作项目,并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者负责领衔。研究者表示,该项目同时也是迄今为止针对学前儿童多动症的规模最大的一项长期研究,并为这一目前诊断年龄越发提前的病症提供了一些亟需的启示。 

  该项目的首席研究者,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儿童中心、拥有医学博士学历的儿科心理医师马克·里德尔(Mark Riddle)表示,“小儿多动症的诊断在幼年儿童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因而对这一年龄组中该障碍如何发展的研究变得极为关键。我们的发现是,在学前儿童中,多动症是一种慢性、并且持续性相当强的病症;该病症需要长期的行为与药物治疗,而我们现有的手段依然尚显不足。

  该研究指出,所追踪观察的186名儿童中,将近90%在诊断六年过后依然受到多动症症状的困扰。而接收多动症药物治疗的儿童与未接受药物治疗的相比,症状严重程度依然相差无几。  

  研究者首先选取了三至五岁间的多动症患儿,为他们提供了若干个月的治疗。随后,他们被转移到社区儿科医生处继续接受照顾。在研究持续的六年间,研究者利用来自父母与教师的详细报告来追踪儿童的行为、在校表现,以及多动症三大标识性症状——注意缺陷、活动过度与好冲动——的发作频率与严重程度。除此之外,在研究的初期、半程与末期,研究项目的临床医生还会为患儿进行全面的诊断性检查。  

  研究显示,就症状严重程度而言,占总人数三分之二的药物治疗组儿童与非药物治疗组儿童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具体来说,使用了抗多动症药物的儿童中,62%仍具有临床显著的活动过度与好冲动的特征,而非药物组儿童的这一数字为58%。另外,65%的药物治疗组儿童仍具有临床显著的注意缺陷;而那些未使用药物的儿童中,这一比例则为62%。调查者谨慎的表示,药物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并不明确,可能的原因包括不当的用药选择或者用药剂量,服药缺乏坚持性,药物本身药效的缺失,等等。同时他们也不排除还有其它的可能因素。  

  里德尔表示,“我们研究的目的并非旨在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答案。但无论具体的原因为何,令人担忧的事实是,多动症患儿即使接收了药物治疗也依然无法消除病症。而我们所需要找到的答案,是为何如此,以及我们该如何有所改进”。  

  (此外,)多动症患儿如果同时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或是品行障碍的话,他们会更可能在确诊六年过后依然患持续的有多动症症状——这一概率比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要高出30%。  

  “多动症(一般)被认为是一种神经行为病症,其标志包括无法集中注意力,坐立不安,活动过度,行为冲动。这对儿童的智力与情绪发展都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里德尔补充道:“这将可能损害学习与学业表现,同伴与家庭关系,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过去的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受伤与住院的风险相对较高。”  

  根据研究者的说法,全美超过7%的儿童正在接受小儿多动症的治疗,而这一病症(给美国)带来的的每年经济负担据估计在360至520亿美元之间。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