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BMAL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钟基因表达异常在HIBD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中的作用。研究指出,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和BMAL1蛋白在损伤48 h后有显著升高,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缺氧缺血时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1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上。
近日,关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BMAL1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钟基因表达异常在HIBD导致的昼夜节律紊乱中的作用。研究指出,HIBD新生大鼠松果体中CLOCK和BMAL1蛋白在损伤48 h后有显著升高,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缺氧缺血时昼夜节律紊乱的发生。该文发表在2013年第01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上。
72只7日龄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HIBD模型组,每组36只。采用改良Levine法建立HIBD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组新生大鼠术后0、2、12、24、36、48 h松果体中CLOCK、BMAL1蛋白水平。
HIBD模型组松果体的CLOCK及BMAL1蛋白表达水平在HIBD后48 h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0、2、12、24、36 h CLOCK及BMAL1蛋白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