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社会,年轻人既要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压力山大。于是,带娃的重任落到了家里老人的身上,有的甚至因为老人不带孩子衍生出家庭矛盾。然而,老人带孩子真的好吗? 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联合 采访了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东方医院原儿科主任王素梅教授,聊聊奶奶带大和妈妈带大的孩子,心理发育有什么区别? 01 ▼ 妈妈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老人带孩子有很多好处,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分担小家
当下社会,年轻人既要工作还要兼顾家庭,压力山大。于是,带娃的重任落到了家里老人的身上,有的甚至因为老人不带孩子衍生出家庭矛盾。然而,老人带孩子真的好吗?
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联合 采访了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东方医院原儿科主任王素梅教授,聊聊奶奶带大和妈妈带大的孩子,心理发育有什么区别?
01
▼
妈妈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老人带孩子有很多好处,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分担小家庭的生活压力。但是,老人唯独做不到一件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儿童青少年许多心理障碍的源头来自婴幼儿时期的情感缺失。尤其0~3岁婴幼儿时期和父母缺少情感联系,孩子缺乏情感依托,直接导致其无法理解情感、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这类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有孤独感、没有安全感,更容易罹患抑郁、焦虑。
孩子要妈妈、要爸爸,就如吃喝拉撒一样,是必要的情感需求,家长一定不能忽视!
王素梅教授解释道:“老人虽然能让孩子衣食无忧,却无法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更亲昵的互动,需要亲缘关系更深的父母来完成,通过充满爱意的眼神、抚摸,使得孩子感受来自父母的爱,心灵得到满足。从小就完全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缺失了情感需求,心理发育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在儿童精神科门诊,许多孩子心理障碍往往与幼时分离焦虑障碍有关。小孩过早地与父母分离,缺乏必要的情感互动,其情绪调控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不足,直接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与父母分离是每个小孩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父母既要在孩子适当的年纪鼓励其独立,但也不能过早的疏离,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王素梅教授:“尽管工作再忙、压力再大,也要回家抱一抱自己的孩子、亲亲脸蛋、摸摸他的小脑袋,多给些爱抚。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不要一味地指责,多给些心灵上的安抚和关怀,舒缓他们的情绪,并且鼓励他们独立、客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事件,这样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会获益颇多。”
有的家长因种种原因从小没有带过孩子,多年后回家孩子不认识自己,孩子性情孤僻不与人情感交流。然而,0~3岁时造成的情感缺失将伴随一生,有的衍化成分离焦虑障碍,家长永远无法弥补。
孩子的情感关系和情感交流,父母是主要成员,爷爷奶奶替代不了。
02
▼
妈妈更容易发现宝宝异常
0~3岁是发现孩子先天精神疾病的关键时期,在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父母比老人要更能注意到孩子的异常。
孤独症、多动症是孩子常见的精神疾病,尤其孤独症,如果能在3岁之前被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及时接受规范的中西医药物及接受康复治疗,往往不影响未来正常生活。
王素梅教授建议,从这两个方面观察宝宝。
一、呼之要有应,喊之要有答
王素梅教授:“宝宝虽然不会说话,到3个月的时候眼神会跟着人移动,听到父母的呼喊时,会有各种各样的动作和表情。而孤独症患儿的眼神不与人对视,互动也不会有任何反应。这些细节,只有与宝宝有亲缘关系的爸爸妈妈更容易发现。”
卫健委发布的《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中,提供了0~3岁儿童心理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标注宝宝各个年龄段的异常表现,出现任意一条阳性结果都提示就医筛查,帮助宝妈对照观察。
二、观察孩子是否“合群”?
王素梅教授:“在幼儿园,如果孩子经常孤零零地玩,从来不参加小朋友们的游戏,不喜欢被人抱、饮食习惯非常单调、刻板,就要留意是不是孤独症,早点去医院筛查。如果能够早期治疗孤独症,可以挽救一个家庭。”
“多动症患儿的特殊表现是:上课不听讲,经常做些小动作,做事情不专心,还易冲动,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写作业拖拖拉拉,家长以为是调皮捣蛋或不爱学习,其实应该引起注意。60%~70%的儿童多动症会延续到成年,其往往表现为坐立不安,做事情不持久,导致工作不顺利、频繁跳槽,和领导同事乃至家庭关系紧张。”
互动、交流是儿童训练社会性的重要环节,包括亲子互动、伙伴互动,也是检测儿童心理问题的入口之一。
王素梅教授呼吁家长:一定要多互动,多观察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情感缺失直接影响情感、社交和认知方面的问题,例如情感障碍、自尊问题、人际关系困难以及情绪调节困难。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尽管再忙,也要记得和自己的宝宝互动哦!
专家简介
王素梅教授
首都国医名师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分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童产业分会副会长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副会长
北京市中西结合学会抽动多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第五、七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北京市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国及北京市“3+3”刘弼臣名家研究室负责人
•主持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科研课题,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SCI收录4篇),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6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
来源:
编辑:王玲
审校:清扬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