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上海首例新冠肺炎患儿出院了,治疗过程是怎样的?

作者:佚名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日期:2020-02-14
导读

         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告儿童确诊病例285例。

关键字:  新冠肺炎患儿 

        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告儿童确诊病例285例。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流行,疫情很快扩散,形势严峻。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我们还有许多未知。

        上海首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月19日晚,7岁的豆豆 (化名) 和妈妈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豆豆是从晚上开始发热的,体温最高达到38.3℃,还伴有轻微咳嗽。豆豆的爸爸有武汉暴露史,已经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孩子又出现了发热、咳嗽症状。“我们该怎么办?完了,我怕……”妈妈的眼神里充满了恐惧。

        2020年1月9日,豆豆和爸爸一起到武汉探望做手术的爷爷;

        1月11日上午,爸爸出现了发热和轻微咳嗽,体温37.3~38.0℃,口服中成药(具体不详);

        1月11日晚,父子俩返回上海。

        1月12~13日,爸爸都没有出现无特殊不适;

        1月14日,爸爸再次发热,热峰达39℃;

        1月16日,由于发热伴咳嗽加重,爸爸到上海某医院就诊。胸部CT提示双肺渗出,医生给予左氧氟沙星口服,居家治疗。

        1月18日,由于咳嗽不断加重伴发热,爸爸被收住院隔离治疗;

        1月19日,爸爸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幸运的是,当时妈妈并没有发热和呼吸道感染症状,豆豆的妹妹正好在老家居住,近14d也没有与他们接触过。

        而豆豆作为高度疑似2019-nCoV感染病例,当即被送入了传染病区负压隔离病房观察治疗。

        医生们给豆豆做了一系列入院体格检查:

        体温37.5℃,心率10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92/58mmHg。

        精神反应可,全身皮肤黏膜完整,无皮疹,结膜无充血,口唇红,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略肿大,无渗出,呼吸平稳,双肺呼吸运动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律齐,未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和肌张力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1月19日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图1A);

        1月19日末梢血血常规示白细胞16.0×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0.22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02、血小板138×10^9/L、红细胞4.74×10^12/L,C反应蛋白15 mg/L;

        1月19日鼻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快速检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的抗原结果均为阴性; 2019-nCoV核酸呈阳性 (确诊为2019-nCoV感染)。

        1月20日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0.07μg/L,血培养阴性; 血清检测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嗜肺军团菌抗体IgM均为阴性;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33 U/L,丙氨酸转氨酶17 U/L,磷酸肌酸激酶12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9 U/L,肌酐29μmol/L;凝血指标正常,D-二聚体0.58 mg/L;粪常规和尿常规无异常。

        入院第6天后复查血常规、胸X线片和血清生化指标无异常(图1B)。

#FormatImgID_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胸部X线片

        A:病程第1天,双肺纹理增粗,右肺内带和左心后区模糊,但未见明显斑片影; B:病程第6天复查,明显好转,双肺未见明显异常

        “孩子入院时没有肺炎,处于疾病早期的轻症阶段,治疗以对症为主,但需要警惕未来一周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曾玫表示,医疗团队决定先给孩子清热解毒、解表类中成药口服,暂时不需要静脉注射用药,再根据病情进展调整方案。

        之后,除了入院第2天,出现了1次低热 (体温37.8℃) ,豆豆的体温持续正常,咳嗽也没有加重,食欲慢慢改善。

#FormatImgID_1#

        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进入病房为患儿检查身体

        入院一周,豆豆的情况都比较稳定,心跳呼吸和肺部影像均没有异常。 1月24日 (发病第5天) 和1月28日 (发病第9天) 复测上呼吸道标本核酸仍为阳性 ,还需要隔离。 “在这例患儿身上,密切观察就是最好的办法。 ”曾玫教授表示。

        1月31日和2月1日连续两次复测转为阴性。 在隔离病房治疗14天后,豆豆终于顺利出院!

        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曾玫教授表示,“虽然目前来看,孩子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成人,但我们依然承担重大的责任,不能漏掉疑似病例,也不能过度诊疗,否则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心理压力,更会引起社会恐慌。”新发传染病,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在她看来,不轻视、不畏惧,科学对待,才能打赢这场仗。

        警惕无症状儿童传播病毒

        新冠病毒,人群普遍易感。

        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告儿童确诊病例285例。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6.8% (69/257)有疫源地暴露史;71.2%(183/257)有明确的感染家庭聚集史。

        已报告3例新生儿感染病例,其中1例17日龄患儿是在家庭护理人员(最先患病)和母亲确诊之后被诊断;1例新生儿在5日龄出现发热,其母为确诊患者;另1例为疑似患病产妇急诊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其母产后确诊,在生后36 h采集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是否存在2019-nCoV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目前,尚无儿童死亡病例报告。

        随着疫情高峰及更多地区开展病原学检测,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数正在明显增多。虽然儿童表现轻症感染,但在临床病愈后依然存在病毒持续排泄,因此,不能忽视对轻症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以免成为社区感染的传播源。

        在上面的病例中,豆豆妈妈陪他住院,医生们也同时采集了妈妈鼻拭子和咽拭子标本并送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2019-nCoV核酸,结果呈阳性。妈妈虽然1月11日开始接触患儿及患儿父亲,但尚未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以及其他系统症状。 加上豆豆在恢复期连续2次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更提示我们需要观察轻症儿童病例在恢复期无症状排毒的传染性。

        那么疫情期间,健康家庭儿童 (低风险儿童) 如何居家防护?

        接触了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儿童 (中风险儿童) 如何居家隔离与防护?

        监测、疑似和确诊儿童 (高风险儿童) 隔离与防护又该怎么做?

        你需要这篇《儿童居家隔离怎么做?超详细解答!》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