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病心得分享,小儿便血要当心!
★病例分享:乐乐(化名)是个3岁的小男孩,一向活泼可爱,但最近5个月常指着肚脐周围说肚子痛,便后常见有血,每次鲜血都附在大便上,偶有腹泻。
乐乐父母为此多次携乐乐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大便常规,示白细胞正常,红细胞有时偏高。腹部B超也未见明显问题。治疗上,用了不少抗生素,也尝试不少益生菌,可一直未见好转。
一日早晨,乐乐起床后解便时突然喊痛大哭,母亲发现乐乐肛门口竟有一小团肉脱出——立马全家出动,直奔上海某著名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
消化科医生仔细询问了患儿病情后,考虑诊断为小儿肠道息肉。因为大便带血可能是大便时对息肉的反复摩擦出血所致。
将患儿收入院后,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处有一块息肉,故在肠镜检查同时,给予套扎息肉的根部后电切,其病理结果显示为炎性息肉。经过几天的休息,乐乐痊愈出院了,出院时未诉腹部疼痛,大便亦恢复正常,未见带血。
病例分析:
儿童经常有腹痛、便血,粘液便。在排除肛裂、肠炎后,还特别需要警惕肠道息肉病的可能,儿童以幼年性息肉最多见。
一、息肉病分型,大致分为以下5种:
1.腺瘤性息肉:如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肠道内可见成百上千的息肉,易癌变,多有家族史。有的患儿还会合并其它脏器的病变,形成各种综合征。
2.错构瘤性息肉:如黑斑-息肉综合征,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约50 %患者有明显家族史,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0万。黑斑息肉综合征患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但比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低。
主要表现为面部、口唇周围和颊黏膜的色素沉着以及胃肠道多发息肉,主要症状是腹痛。
3.幼年性息肉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特点是
1)主要见于儿童; 2)胃肠道有广泛的多发性息肉;
3)息肉中心有许多腺体呈充满粘液扩张的潴留囊肿。
4)息肉数目多于5个;
5)有家族史者,有癌变倾向;
6)多为无症状性便血,1/3患儿会发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7)息肉位于结肠远端时可能发生腹泻等表现。
4.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为儿童肠道炎症、便秘等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无遗传倾向,一般无癌变风险。
5.其它息肉病:化生性息肉及粘膜肥大赘生物等,儿童罕见。
二、息肉病诊疗手段:
当前儿童息肉病需胃肠镜检查摘除息肉后,做病理分型+基因诊断确诊。目前国内较有经验的儿童医院消化科,遇大部分息肉病时都可不经开刀,直接内镜下摘除。有些医院也已经开展遗传性息肉病的基因检测。
三、息肉病预后:
炎性息肉切除后,不需随访。
然而对于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情况,一般需要应在半年内随访。有症状者,可尽早随访,不必等到半年。
当息肉较大,或者数目太多,肠梗阻等时,则需外科手术干预。这样,可减少患儿不良症状发生,对提高其以后生活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这类患儿长大以后是可以结婚的,但怀孕时需进行详细的产前咨询,排除本病的发生。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