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果显示,当儿童在第一年的生命中得到足够的抱持和安全的时候,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就会获得足够的工具来达到他们的自主性和分离。什么叫自主性,什么叫分离。人只有独立了才能成长,人只有能够自主才能够自由,有了独立、自主和自由,人才能够幸福,大家是不是都是来找幸福的。所以这个在婴儿最初第一年给他们足够的这种情感上的安全,这个是尤其重要。
依恋理论
不知大家原来听说过没?依恋理论是来自心理学的一个理论,也是通过无数前人的心理学家研究不断地去修正。首先我们说依恋是个体对生活中特定人物的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情感联系,当我们与这个人交往时,就产生愉快的体验,在面临压力时,能从他们那里获得安慰,或者说依恋是一种独特且强有力的关系,是婴儿出生第一年中在婴儿和照看者之间发展起来的。那么依恋指什么?第一是跟一个人的关系,第二里面是情感的关系,不是上下级,不是说我是你老师,还是我是妈,这个没有关系,而是关于情感的关系。婴儿的生存依赖于父母在生理和情绪上的照顾。就是说如果你想跟他建立这种依恋,要给他情感的照顾,而不是说给他吃什么奶粉,用什么尿布,跟那个没有关系,而是情感。婴儿对母亲的情感是以后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所有关系的基础,这个我们将这个心理学理论应用到成年人的咨询,比如说我们现在做的团体咨询,我们现在所应用的人际理论的基础来源就是每个人最初你跟父母的情感,在婴幼儿时期通过互动你们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模式,这个东西会印记在你的心里,这个东西会影响什么呢?当你进入幼儿园,当你进入小学,当你进入工作,你跟别人产生的那个互动的方式,就是跟最初你跟妈妈和你爸爸是一样的,但是这样的模式,在一个人发展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会变成一种阻碍。这个时候产生心理的障碍,然后他们就来求助我们心理咨询,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回去,回去哪里呢?你是由于关系导致了你的障碍和你的心理问题,我们依然要回到关系里去修复你的障碍和矫正你扭曲的这样的人际模式,我们会应用团体性咨询的方式,这个时候团体这样的一个氛围就是你最初人际互动那样的一个情境,这个时候我们第一再现你的障碍,第二我们去修正你的障碍。喂养不是建立亲密关系唯一的情境,就是说不是说因为你喂他吃的东西,你母乳喂养,然后你就能够建立起亲密关系的。我们来看看有一个实验,5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实验中,给小猴子提供这样两个模拟的母猴,一个是上面有一些绒布,另外一个没有绒布只有铁丝但是同时有一个奶瓶,可以在那儿吃奶的,最后研究发现,小猴吃奶的时候它去那儿,吃完奶就跑到这儿来。所以这个结果就证明依恋来自喂奶是一个错误的说法,不是喂他奶就能产生依恋的关系。来自于一些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儿童与母亲这种依恋的类型,其实在国外的研究也是四种类型,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可能名词上有一些差异,安全型依恋,缠人型依恋,还有淡漠型的和混乱型的。就是所有人的依恋类型都是这样四种,什么是安全型的依恋,或者说父母你怎么做才能够给孩子是安全型的依恋?对于婴儿的需要做出恰当的及时的一致的反应,恰当的是说不要多也不要少。及时,你不要让他等待,还有就是一致,这个一说等待,现在我观察有一些妈妈这个孩子一哭,家里所有人就跟亮了红灯一样,所有人扑过去,这个不叫及时,这叫过度。什么叫及时?他一哭,你应该先有回应,尤其是一岁之内,或者是更小,先有的回应是你的声音,宝宝,你哭了。和那个说,妈,他哭了,这两个声音,那个孩子虽然听不懂你说什么,但是从你的语气他能知道,一个是焦虑的妈,一个是非常愉悦的。所以如果你想让他是安全型的,你需要放松,你要有回应,这是第一位,不是说你立刻出现到他面前,这个不重要,而是你的声音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样的回应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孩子是安全型的?他单独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他可以去周围玩儿,他可以经常跟妈妈来交往,与妈妈分享玩具,可以一起玩,在紧张的情况下,他会立刻就跑回来找你,比如说你在跟他玩的时候,突然进来一个陌生人及突然外面打雷下雨了,这个时候孩子就迅速地来到你身边,他想要获得你的保护,然后在母亲的鼓励下,母亲可能会说,你是不是有点害怕,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有点不认识他,你通过这样的回应,然后告诉他,你再去试试,你再去看看,这样的回应鼓励他,然后他可以继续去玩,可以继续去和别人互动。安全型的孩子跟母亲分离的时候有些不安甚至会哭,他会对周围的玩具兴趣减少,但是当母亲回来的时候,他可以迅速缓解掉他的不安,就是说当你回来的时候,你跟他说,妈妈回来了,你在玩什么,这个时候他慢慢地就会缓解了,他就会心安了,这样的孩子是属于安全型的。但是通常在我们的教育中,有误区是什么,孩子哭就不是好事儿,是吗。有的时候妈妈来咨询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了,两岁半了,第一天去就哭,这怎么回事。我就说,如果你带了他两年半,他第一天离开你他不哭,你觉得你是什么反应,你想想你觉得这正常吗,两年多的时间,他没有出过家,都是跟家里人在一起,第一天出去了,他就哭了,你不应该为这个高兴吗,是这样吗。所以说哭你得看是怎么哭的,如果这个孩子去了幼儿园,一个月了,两个月了,还在哭,这个我们要来咨询一下,但是去了一个星期,他在哭,但是你观察他的哭,时间越来越短,强度越来越低,你一问幼儿园老师说,你在的时候哭,你一走,一扭脸就开心。这样的慢慢递进的过程这是安全型的孩子。
安全型依恋儿童在学龄期表现更佳
内部的爱和安全感源于健康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心理各方面的发展,大量的追踪发现安全型依恋儿童在学龄期有更好的同伴关系和较好的社会技能,具有高度的自尊,交往能力和善于合作,这是安全型的。我们再来看看非安全型的,后面三种都是非安全型的,第一种缠人型的,什么样的父母会有可能互动出这个孩子是缠人型的呢。如果这个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是一会儿作出恰当的反应,一会儿作出忽视的反应,缺乏一致性。如果是这样的,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变得缠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今天你高兴,然后你回来之后,你就跟他眉飞色舞的,宝贝你怎么样,然后今天你挨领导批了,孩子在那儿哭了半天,你一声都不吭,这个叫做什么,不是一致的,同样孩子在哭,但是因为你的心情不愉快,你的压力或者你的焦虑,导致你对他的回应是不同的,是混乱的,这个时候孩子会容易变成缠人的。表现是什么呢?他单独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喜欢缠在母亲身边,和母亲的身体接触或接近比较频繁,总是腻在你身上,见过那种小孩吧。他对于离开你是不积极的,就是你说你让他去那儿玩,不去,不愿意去,对陌生的人和事儿,拘谨和退缩。与母亲分离的时候,表现出反抗哭泣和悲伤的程度高,当母亲回来的时候,急切的要安慰,难以平静,大家就看到那个差别,同样是哭,前面那个安全型是哭一会儿,慢慢通过安抚就能够降低,但是这样的孩子缠人的孩子哭怎么哄都不行,还有一个就是你回来之后,你走了,会悲伤的时间长度要长,强度要高,但是你回来安抚的时候,你也是安抚的时间要更长,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会比较缠人型的。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