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

病毒:看不见的天敌

作者: 来源:北京日报 日期:2012-11-01
导读

         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著作中,记载了2400多年前在雅典发生的一场瘟疫的场景: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雅典的市民们生活在噩梦之中,身边强壮健康的年轻人会突然发高烧,咽喉和舌头充血并发出异常恶臭的气息。不幸的患者打喷嚏,声音嘶哑,因强烈的咳嗽而胸部疼痛。疾病像恶魔一样席卷整个城市,任何口服、外敷的药物都无济于事。恐慌面前,人们开始选择放纵的生活,没有什么比现时的享乐更能使他们逃避现实的恐惧。于是,雅典城因为人们的绝望而土崩瓦解。

关键字:  病毒 | 黑死病 | 病毒传染 

  列文·虎克

  巴斯德

  从发现微生物到确立细菌致病说用了两百年

  现在我们知道,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而发现微生物,发现传染病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要从17世纪说起。

  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己研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塞切片中的一个个小室,将之命名为细胞。1673年,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能放大200多倍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在死水潭、病人身上,甚至他自己的嘴巴里,几乎在每个地方列文-虎克都找到了所谓的微生物。不幸的是,列文-虎克拒绝将显微镜卖给别人,由此他并没有尽其可能推动微生物学的发展。

  列文-虎克去世后,微生物学又开始在一个多世纪内停滞不前。直到19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亚米齐和其他人制成了改进的消色差显微镜,才使人们得以观察到有机细胞的详细情况。在那个年代,人们已经能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却仍然不接受“微生物会引起疾病”这样一个概念。直到法国科学家巴斯德(1822-1895年)设计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证明了是微生物导致物质腐败,并由此提出了细菌致病理论,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成了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然而,直到1918年大流感盛行时,医学界也未能在病毒和细菌之间做清楚的划分,这两个字也是交换使用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