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对手术方案选择的意义

作者:ym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2-27
导读

         一项新近的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损伤疝出型炎症和损伤反应明显,需彻底摘除疝出和破碎髓核;退变突出型退变和狭窄明显,以神经微侵袭减压为主,通常无须切除椎间盘。该结论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上。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者选择 2001年2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12例,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三型:损伤疝出型,表层纤维环

关键字:  椎间盘突出 

        一项新近的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损伤疝出型炎症和损伤反应明显,需彻底摘除疝出和破碎髓核;退变突出型退变和狭窄明显,以神经微侵袭减压为主,通常无须切除椎间盘。该结论发表在《中华骨科杂志》上。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者选择 2001年2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12例,根据术中所见分为三型:损伤疝出型,表层纤维环较薄、质软,髓核疝出或游离,容易摘除 成块破碎的椎间盘组织;退变突出型,突出部质硬韧,纤维环致密增厚,无破碎组织;椎体后缘骨软骨病伴椎间盘突出型,质硬,范围大,切除困难,合并疝出者为 椎体后缘骨软骨病伴椎间盘损伤疝出型.对手术切除的124例前两型椎间盘突出组织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为,损伤疝出型495例,患者平均年龄38.6岁,80.4%有轻微外伤史,76.8%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理示组织破坏,新生血管化,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浸润,IgG、IgM沉积和IL-7表达,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明显,超微结构以破坏征象为主.退变突出型215例,平均年龄55.7岁,85.1%间歇性 跛行明显,14.9%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理示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增生致密、排列紊乱,无炎症和免疫反应或很轻微,超微结构以增生征象为主,细胞合成活 跃.椎体后缘骨软骨病伴椎间盘突出型102例,椎体后缘向后突出,椎体相应部位缺损,其中38例伴椎间盘损伤疝出型症状类似损伤疝出型。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