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Ⅱ、Ⅲ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杨婧哲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12-12
导读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谭桢、赵进民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COA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旨在总结治疗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工作。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骨下关节面的胫骨下端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其损伤机制较复杂,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常较重,且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薄弱,并发症多,预后不肯定,是骨科疾病中的一个难题。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谭桢、赵进民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国际COA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旨在总结治疗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Ⅱ型、Ⅲ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从而指导临床工作。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研究组将其所在科室的24例Ⅱ型、Ⅲ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83岁,平均39.4岁。车祸伤8例,跌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根据Rüedi-Allgower分型系统进行分型,Ⅱ型11例,Ⅲ型13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16例。开放性骨折中有7例急诊即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例急诊清创跟骨牵引,20天后二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6例闭合性骨折于伤后4-15天(平均9.25天)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有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5.7个月。按Burwell-Charnley(1965)Pilon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11例,复位可10例,复位差3例,优良率为87.5%。按Tometta等(1993)骨折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评价本组随访20例术后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0%。

  研究认为,Pilon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是骨科疾病中的一个难题。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我们提倡尽量延期手术,手术入路需根据主要骨折块的部位来确定,固定方法要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分别采用钢板内固定或螺钉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同时要注意微创操作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有步骤地进行主动+被动踝关节功能锻炼,使踝关节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