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行性脊柱关节病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认识骨质疏松,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降低骨质疏松危害是极其重要的。
当人们正竭力应对心血管疾病、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癌症等顽疾时,又一种危害程度并不比之“逊色”的疾病在悄然袭来,这就是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杀手 ”的骨质疏松症。之所以说它“无声无息”,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行性脊柱关节病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导致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认识骨质疏松,普及骨质疏松预防知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降低骨质疏松危害是极其重要的。
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男1534万,女5410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390万人属于低骨量者(男10043万,女11347万)。
1项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报告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有1/3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男性有1/5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据统计,在我国约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质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发椎体骨折约有181万人,髋部骨折23万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很大,导致病残和死亡率增加,例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骨质疏松的定义
根据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
分类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和老年骨质疏松(Ⅱ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也称为Ⅲ型骨质疏松症,可由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药物、肾脏、消化系统疾病等引起。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2类。
不可控因素包括: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化、绝经女性、母系家族史。
可控因素包括:低体重、性腺功能减退、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图)。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等表现。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导致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者非暴力骨折,如从重心高度或者小于重心高度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解放军第309医院综合骨科 王亮 马远征)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