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

作者:Sylvester FA 王豪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2-11
导读

         骨质疏松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但胃肠疾病和肝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也并不少见。2011年1月份的《胃肠病学》杂志发表了两项研究,提示在克罗恩病患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骨质疏松也较为常见。在本版,我们向读者简要介绍这两项研究,并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王豪教授进行点评。

  

  骨质疏松是一种最为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但胃肠疾病和肝病患者中,骨质疏松也并不少见。2011年1月份的《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两项研究,提示在克罗恩病患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骨质疏松也较为常见。在本版,我们向读者简要介绍这两项研究,并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王豪教授进行点评。在1月20日的《消化·肝病周刊》上,我们还将继续刊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钱家鸣教授、内分泌科夏维波教授及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消化科刘杰教授的述评文章,敬请关注。

  非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 骨量减少 骨矿化受损

  荷兰阿姆斯特丹VU大学医学中心奥斯特兰德(Oostlander AE)等对非活动期克罗恩病(CD)成人患者进行骨组织形态学计量学研究,发现患者骨量减少,骨小梁变薄,导致骨量减少的原因是骨矿化不佳。该研究是关于CD患者骨质疏松问题的首项队列研究,发表于《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2011,140:116)杂志。

  该研究纳入23例非活动期CD成人患者,这些患者均来自1项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研究者对患者进行经髂骨活检,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将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相比,CD患者的骨小梁体积显著减少(25.49%对18.90%,P<0.001),骨小梁变薄(151.42 μm对120.61 μm,P<0.001)。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的骨小梁数量显著减少,分离度显著增加,而健康对照者无此差异。CD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减少,表现为骨矿化沉积率降低(0.746 μm/d对0.671 μm/d,P<0.01),破骨细胞数量及表面积均较健康对照减少。

  结果还显示,CD疾病活动度与骨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P=0.022)。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 15%首诊时就有骨质疏松

  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安古洛(Angulo P)等在《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2011,140:180)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中,首诊时,15%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年龄大、低体质指数和有较长炎性肠病(IBD)病史是PSC患者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慢性肝病患者的骨质疏松较为常见,但骨质疏松在PSC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尚不清楚。研究者在10年期间,对237例PSC患者的腰椎、髋部及全身进行骨密度检测。

  在237例患者中,男性137例,175例(74%)有IBD,首诊时,患者的IBD疾病均处于缓解状态。

  结果显示,35例(15%)患者存在骨质疏松,腰椎或股骨颈的骨密度较正常青年成人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即T分<-2.5)。首诊时,PSC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年龄、性别匹配健康者预期骨质疏松发生率的23.8倍。33例(14%)患者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腰椎或股骨颈Z分<-2.0。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4岁、体质指数≤24 kg/m2及IBD病史≥19年是PSC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7.8、4.9及3.6。在存在上述3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75%的患者有骨质疏松,而在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中,仅3.1%的患者有骨质疏松。PSC患者年骨量丢失量为1%,骨量丢失率与IBD病史长短显著相关。[3740102](燕京)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骨质疏松 与妇女绝经期不同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医学院西尔维斯特(Sylvester FA)

  除绝经期妇女以外,消化系统疾病如IBD、乳糜泻及慢性肝病等也可导致骨量减少及骨折风险增加。其发生机制与绝经期妇女不同,很多因素参与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

  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安古洛等的研究显示,15%的PSC患者在首次因PSC就诊时就有骨质疏松,如果年龄大、体质指数小及IBD病史长,其严重骨质疏松的发生危险更高。此外,PSC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及全身骨量每年减少1%,是同样年龄健康人群的2倍,与绝经期妇女相当。因此,对于存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PSC患者,在首诊时有必要对其进行骨密度筛查。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是研究骨折和骨代谢疾病的金标准。荷兰阿姆斯特丹VU大学医学中心奥斯特兰德采用该技术对非活动期IBD患者进行的研究显示,患者骨量、骨结构及骨矿化等均发生改变,这些患者未接受激素治疗,也无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存在的亚临床炎症活动及其他IBD相关的因素影响了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关。对于这类患者的骨质疏松,其治疗与绝经期骨质疏松不同,抗炎及促进合成的药物(如特立帕肽)可能更好。[3740103][舒扬摘译自《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 2011,140:22)]

  肝病医师须关注骨质疏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王豪

  肝病医师普遍对骨质疏松的印象不深,一般仅限于了解到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易出现骨质疏松,且可能和绝经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但近年的研究显示,骨质疏松和慢性肝病之间有着更多的关系。

  不仅仅在PBC患者,在PSC患者、慢性胆汁淤积患者中,都可以出现骨质疏松;不仅是女性患者,男性患者也可以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

  与绝经期妇女的雌激素减少相关的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不同,慢性肝病和胆汁淤积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原因包括营养不良性体重下降,活动减少,性腺功能减退,服用一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等)以及慢性淤胆时出现的胆红素和胆酸水平升高等。

  最近的研究显示,瘦素也与骨质疏松有关,这可部分解释为什么过于消瘦的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此外,疾病活动度也与骨质疏松有关。如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安古洛在对PSC患者进行研究时发现,合并IBD的患者易出现骨质疏松,且与IBD活动度有关。

  这些研究为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有效控制疾病的炎症活动度,可能有助于改善骨质疏松。这种综合治疗可能比单纯应用抗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化合物更为有效。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