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和痴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近年来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可能存在相关性。一方面,骨质疏松症人群发生痴呆的风险高;另一方面,痴呆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骨质疏松症和痴呆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给照护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了解以下知识,让你快速了解骨质疏松,远离病魔的困扰。
骨质疏松症和痴呆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近年来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与痴呆可能存在相关性。一方面,骨质疏松症人群发生痴呆的风险高;另一方面,痴呆人群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大,致残、致死率高。骨质疏松症和痴呆在危害患者健康的同时,也给照护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了解以下知识,让你快速了解骨质疏松,远离病魔的困扰。
一些老年人,认为老了,骨质疏松是正常现象,所以不经过医生的同意,擅自在家中补钙,或是根本不去看医生,其实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
73岁的王阿姨7年前去医院做检查,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发现自己腰椎骨量减少了,医生建议其服用双膦酸盐药物来防止骨量进一步流失,但她认为“服用钙片即可”。一年后她复查骨密度有所下降,王阿姨还是坚持认为“服用钙片即可”。直至不久前因跌倒导致第十二胸椎骨折来我院就诊。相信有很多人的想法都和王阿姨一样,认为骨密度下降了,用钙片补上钙即可,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骨质疏松症患者都缺钙吗?
是不一定的。骨质疏松症与钙有直接关系,钙的缺乏是公认的骨质疏松主要因素,骨质是否疏松,与钙含量及骨结构密切相关。但是,导致骨质疏松有多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骨质疏松都是因缺钙引起的。体内激素调节紊乱、内分泌代谢异常、对钙元素吸收能力减弱,是大部分骨质疏松症的真正发病原因。
如雌激素的缺乏可增加骨骼的分解,导致骨质的快速流失,所以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或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运动量不够、长期大量喝浓茶、咖啡、吸烟、酗酒等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就与缺钙关系不大。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也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就会出现即使补了钙骨密度仍然下降的表现。
二、老年人为什么容易患骨质疏松症呢?
男性和女性的正常骨量高峰出现于30岁左右。男性的骨量超过女性。在达到骨量峰值后,骨峰量维持约10年。这期间,骨转化平衡,即骨形成与骨吸收基本相等。此后骨量以每年0.3%~0.5%速度流失。女性绝经期开始后5~7年内,骨减少加速,约每年3%~5%。老年人还会因为消化功能下降,钙和蛋白质吸收障碍,所以老年人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三、骨质疏松症有哪些表现呢?
腰背弯曲
身高变矮
易骨折
腰背部疼痛
四、医生是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呢?
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现、骨量测定、X 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分析判断。
1、生化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血清碱性磷酸酶;
(2)骨钙素;
(3)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4)β-胶原特殊序列;
(5)血钙、血磷、血维生素D测定。
2、X线检查
X线是骨质疏松的较基本检查手段,但不敏感。通常要在骨密度下降 30% 以上才有较明显改变。早期诊断上帮助不大,但在诊断骨质疏松的病因,排除其他疾病具有意义。
3. 骨密度测量
双能 X 线骨密度检查是目前测量骨矿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最常用方法。
五、如何正确治疗骨质疏松症呢?
(一)病因治疗
1. 调整生活方式:
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户外活动,增加光照。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防止跌倒等。
2. 服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钙剂: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 1000 mg。
维生素 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 D 缺乏,故推荐剂量为每天 400~800 IU(10~20 μg)。
(二)对症治疗
针对骨质疏松症的表现治疗,包括止痛可口服非甾体药物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促进骨形成和减少骨吸收可服用以下药物。骨折患者需及时就医。
1. 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降钙素、雌激素;
2. 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素(PTH)。
最后小建议
1、常锻炼,缺乏活动会使骨骼强度减弱并变薄。最好能保证每周 5 天,每次半小时以上的运动强度。快步走、哑铃操等,都是好选择。
2、多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但别晒伤啦。
3、定期体检、注意预防跌倒。尽早发现骨质疏松,加强自身和环境的保护措施,防止跌倒。
4、学会科学补钙。科学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形成,针对已经发生的骨质疏松,还是要去医院寻找病因从而治疗的。
上了年纪,驼背、变矮是生理现象,但记着提到的这些建议,到了七八十岁,依然可以有挺拔的身姿。抬头挺胸倍儿精神!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