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后侧骨-韧带损伤的生物力学及有限元研究

作者: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足踝外科赵宏谋等 来源:2012COA大会论文汇编 日期:2013-01-21
导读

         单纯的1枚螺钉固定SL仍不能完全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2枚螺钉固定SL与固定PMF都可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且效果相似;同时固定PMF和SL可能导致踝关节旋转时出现僵硬,因此,不提倡在此类损伤中同时固定PMF和SL。

  目的:通过标本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踝关节旋前外旋Ⅳ度损伤后踝关节稳定性恢复的影响,并比较各手术方法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随机选取6具成人新鲜小腿-足标本,去除踝周及以上软组织,保留踝周韧带和骨间膜。具体分7种状态,按照内旋和外旋加载分为14种工况:①正常状态;②切除小块后踝;③切除小块后踝,并切断下胫腓联合韧带(SL);④用1枚螺钉固定SL(1SLG);⑤用2枚螺钉固定SL(2SLG);⑥固定PMF(FPMG);⑦同时固定SLPMF(CFG)。通过DDL实验机垂直加载500N,之后内旋和外旋加载至扭矩为4Nm,记录扭转角度。通过CCD图像传感器采集各个工况下标本的灰度图像,利用DSC法分析计算各工况下踝关节周围骨骼的位移变化,并计算相对位移,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FEA)法重复研究工况,并与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相比较。

  结果:在单纯PMF后内旋时,与正常组比较,距骨相对于胫骨显著外移(p=0.02)和后移(p=0.04),距骨相对于腓骨显著后移(p=0.01)。PMF合并SL断裂内旋时,与正常组比较,各骨间的相对位移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旋时,仅距骨相对于胫骨在矢状面位移无显著差异(p=0.34)。在1SLG,仅内旋时距骨相对于胫骨在矢状面相对位移显著增加(p0.05)。2SLG、FPMG和CFG,内外旋时各骨间的相对位移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固定方法间比较时,1SLG和FPMG,内旋时距骨相对于胫骨在矢状面的水平位移在FPMG显著较小(p=0.03);CFG和FPMG,内旋时,距骨相对胫骨在矢状面水平位移在CFG较小(p=0.03)。正常踝关节内旋扭矩加载至4Nm时胫骨内旋为11.75°±3.17°,胫骨外旋为4.32°±0.87°。单纯PMF后,内外旋的扭转角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MF合并SL断裂后胫骨内外旋角度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构建了包括骨-韧带和关节面的踝关节3D-FEM,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预设的有限元分析结构趋势与生物力学研究结果相似。

  结论:单纯的1枚螺钉固定SL仍不能完全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2枚螺钉固定SL与固定PMF都可恢复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且效果相似;同时固定PMFSL可能导致踝关节旋转时出现僵硬,因此,不提倡在此类损伤中同时固定PMF和SL。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这里!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