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作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特殊类型感染,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高发趋势,并且表现为耐常规化疗药物菌株增多和非典型性抗酸杆菌感染增多的特点,治疗的难度加大趋势增加。我们在近年来的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发现稳定感染椎体上下脊柱后其抗痨效果明显增强。 目的:研究外科稳定技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探讨脊柱稳定结合脓肿引流和非广泛性清除死骨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可能性,进而探讨脊柱结核微创化治
脊柱结核作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特殊类型感染,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高发趋势,并且表现为耐常规化疗药物菌株增多和非典型性抗酸杆菌感染增多的特点,治疗的难度加大趋势增加。我们在近年来的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发现稳定感染椎体上下脊柱后其抗痨效果明显增强。
目的:研究外科稳定技术在胸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探讨脊柱稳定结合脓肿引流和非广泛性清除死骨技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可能性,进而探讨脊柱结核微创化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传统脊柱结核手术的原则是彻底的清除脓肿和死骨结合稳定和抗痨治疗,这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重建脊柱稳定性比较困难,结合脊柱周围的血管神经丰富和周围的重要脏器较多,很多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该类手术。本研究在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大量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经验基础上发现外科稳定技术在脊柱结核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5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两组,A组主要针对合并椎旁脓肿和椎体破坏并有死骨形成但尚未产生严重脊柱畸形的活动性结核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稳定脊柱,对于脊柱后柱无明显破坏者采用经皮螺钉技术结合前方超声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技术,对于脊柱后柱有破坏和脓肿患者切开固定并术中脓肿引流和前方死骨有限清除;B组采用常规前方脓肿死骨彻底清除加重建结合后方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两组术后均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12个月。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病变椎体的融合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症状和椎体破坏程度均无明显差异,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到18个月随访脊柱畸形的发生率、脊柱稳定性和结核病变椎体的融合率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本组病人的结果显示外科稳定技术在结核抗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核感染病变椎体在有效抗痨药物和自身营养改善后具有良好的钙化融合能力,在脊柱稳定后更有利于周围病变组织的钙化和稳定。这些均为脊柱结核的微创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