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步态学研究,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与等长点重建术控制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学差别。 方法:40名实验对象分为2组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对照组采用等长点ACL重建(iACL),股骨骨道采取表盘定位法在1点或11点定位,胫骨止点在外侧半月板前角延长线与PCL前5mm处的交点进行定位。试验组进行ACL解剖重建(aACL),选取ACL残端中心或者利用经典骨性标志进行股骨和胫骨骨道的定位。术后
目的:通过步态学研究,探讨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与等长点重建术控制膝关节稳定性的运动学差别。
方法:40名实验对象分为2组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对照组采用等长点ACL重建(iACL),股骨骨道采取表盘定位法在1点或11点定位,胫骨止点在外侧半月板前角延长线与PCL前5mm处的交点进行定位。试验组进行ACL解剖重建(aACL),选取ACL残端中心或者利用经典骨性标志进行股骨和胫骨骨道的定位。术后6-24个月进行随访测试,利用Opti Knee步态分析仪对术后患者分别进行0度平板、15度上坡、15度下坡进行测试,选取胫骨前移距离(ATT)和胫骨旋转角度(IR)作为测试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不同坡度的ATT有显著区别,上坡走时,解剖重建组明显小于等长重建组。不同坡度的IR有显著区别,坡走时,解剖重建组明显小于等长重建组。
结论:ACL对膝关节的作用至关重要,ACL损伤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及稳定性,不同倾斜度对发生ACL损伤的关节功能影响也是不同的。(1)ACL损伤后健侧膝关节上下坡运动时明显要比平地行走时稳定性差,但健侧膝关节在上下坡运动时无明显差异。(2)ACL损伤后患侧膝关节上、下坡运动时明显要比平地行走时稳定性差。(3)ACL损伤后在15°下坡行走时患侧膝关节前向位移距离、内旋角度、内翻角度均比15°上坡时更敏感。
由此亦可得出ACL损伤后上下坡运动时膝关节的稳定性明显减弱,特别是下坡时膝关节稳定性减弱更明显,同时也更容易加重ACL的进一步损伤,最终导致膝关节的退化或不可逆修复。ACL损伤后通过膝关节三维动作步态分析系统对膝关节进行功能量化评估,有助于更精准的把握ACL损伤后膝关节运动学的变化,从而为临床的诊疗提供可行性依据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