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蒙古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人群的差异。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 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81例20~89岁受试者腰椎1~4椎体骨密度值。结果:汉族、蒙古族男性与女性的骨峰值都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着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
目的: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族人群的骨密度值(BMD)和骨质疏松(OP)检出率的变化。分析蒙古族骨密度变化的规律及骨质疏松发生率与汉族人群的差异。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 DPX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681例20~89岁受试者腰椎1~4椎体骨密度值。结果:汉族、蒙古族男性与女性的骨峰值都发生在30~39岁年龄段,随着受试者年龄增加,BMD测定值开始逐渐下降。腰椎L1、L2椎体之间比较,蒙古族男性高于汉族男性(P<0.05),在L1椎体,汉族女性组高于蒙古族女性组(P<0.05)。同年龄组,同部位女性OP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但是不论男性、女性,OP的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通过汉族与蒙古族各年龄阶段、同性别间骨密度的比较,发现汉族骨密度值整体水平较蒙古族整体水平略高。女性50~59岁年龄段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其余各年龄段,不同民族同性之间比较,BMD测定值无显著差异。蒙古族、汉族BMD按民族、性别总体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但在L1、L2椎体之间,蒙古族男性高于汉族男性(P<0.05)。在L1椎体,汉族女性高于蒙古族女性组。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