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骨科

计算机辅助踝关节置换手术6例

作者:丁焕文 来源:2015COA论文汇编 日期:2016-01-23
导读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双下肢进行三维重建和解剖参数三维测量、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设计个性化的手术辅助模板,引导人工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建立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新方法。       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年龄为46-59岁,平均51岁,其中男4例,女2例,左踝关3例,右踝3例,均行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所有患者采用薄层 CT 扫描获取双下肢的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双下肢进行三维重建和解剖参数三维测量、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设计个性化的手术辅助模板,引导人工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建立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新方法。

   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年龄为46-59岁,平均51岁,其中男4例,女2例,左踝关3例,右踝3例,均行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所有患者采用薄层 CT 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双下肢解剖模型,通过Imageware软件精确测量髋膝踝角、胫股角、股骨角、胫股角、胫距关节面夹角等参数,根据计算机辅助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截骨部位、角度,预先测定假体尺寸,并通过提取表面点云数据,CAD 设计个性化辅助截骨模板,最后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全踝关节表面置换的精确截骨和安装内固定的手术过程。术中根据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手术方案,采用手术辅助模板引导下避免过度截骨,且无需损伤髓腔,对6个踝关节进行小切口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切口10cm,术前、后踝关节功能采用Kofoed评价法和步态分析,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将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小切口组的切口长度、术后矫正下肢力线角度、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12月,均未出现假体松动及感染表现。术前计算机辅助测量与 X 线的测量值,两者测量无统计学差异( P>0. 05) ;术前及术后 X 线测量的下肢力线、胫距关节面夹角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传统方法组与计算机辅助小切口组相比,术后胫距关节面夹角有统计学差异( P<0. 05),术中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 P<0. 05)。

   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全踝关节置换术,能简化手术流程,更好恢复下肢的解剖力线,提高假体的匹配度且切口更小,实现精确的全踝关节置换,大大提高假体的使用寿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