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回顾性研究并探讨行椎体成形术后出现新发骨折的相关的风险性,以期降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2、了解椎体成形术后新发骨折椎体局部骨微结构的改变,以明确骨微结构的改变对新发椎体骨折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资料完整的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47例患者,一组为A 组,39例患者均为在随访期内无新发骨折患者,一组为B
目的:
1、回顾性研究并探讨行椎体成形术后出现新发骨折的相关的风险性,以期降低新发骨折的发生率。2、了解椎体成形术后新发骨折椎体局部骨微结构的改变,以明确骨微结构的改变对新发椎体骨折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资料完整的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我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47例患者,一组为A 组,39例患者均为在随访期内无新发骨折患者,一组为B组,8例患者为在随访期内发现新发骨折患者。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个数及部位、腰椎骨密度、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恢复情况、椎体cobb角恢复情况、新发骨折的个数及部位、新发骨折间期,对上述风险因素做统计学研究,评估患者有关新发骨折的风险因素;再选取L1骨折患者9例,在术中留取L1椎体的松质骨,A组6例为随访期内无新发骨折患者,B组3例为随访期内有新发骨折患者,L1松质骨标本的留取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时,通过骨水泥针经椎弓根取伤椎椎体骨松质作为标本,大小约0.6×0.6×1.0cm3,经Micro-CT扫描以分析松质骨标本的微结构情况。
结果:
1、本组47病例随访时间平均10.3个月(3~15个月),出现新发骨折的患者在术前已经有平均骨折椎体个数较多,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值较高,在性别、年龄、骨密度、体重指数等A、B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L1骨折的9例患者,新发骨折组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各项异性度增加,骨小梁结构失连续性增加,较未发生新发骨折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行椎体成形术的椎体个数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恢复情况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风险因素。2、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隔、各项异性度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新发骨折椎体微结构改变关系密切的指标。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