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艾滋病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已发生演变,男男同性已成为上海市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目前依然面临“男同”人群拒绝预防和如何“拯救男子汉”两大困惑。
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 通讯员 严晓慧)目前我国艾滋病新发现病例传播途径已发生演变,男男同性已成为上海市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目前依然面临“男同”人群拒绝预防和如何“拯救男子汉”两大困惑。这是记者11月22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行的长三角艾滋病诊疗协作网年会暨新发传染病诊断治疗研讨班上获得的信息。
研讨班组织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著名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在研讨班上作学术报告时场景
据悉,为遏制“男同”艾滋病传播途径,上海有计划地对男男高危人群开展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但应者寥寥。当记者问及这些“男同”群体为何拒绝免费药物预防性干预治疗时,研讨会组织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著名传染病专家卢洪洲教授透露,上海确实针对“男同”高危人群实施免费药物干预治疗计划,具体措施是让没有感染的人每天口服一粒药丸,这样,即便实施了无保护的性行为,也基本上能确保不被感染。但这一免费供药预防性措施“叫好不叫座”,仅有个别“男同”领情愿意接受。绝大多数认为,没病为什么要“吃药”,太麻烦,并担心长期服用药物有副用。“尽管我们解释这些药物已经临床证实没有副作用,已被欧美国家广泛采用,并确认可有效预防。但依然收效甚微。”卢洪洲无奈地说。
在谈到上海男男同性恋传播艾滋病的速度近年来为什么会迅速上升时,卢洪洲教授表示,在上海市青年学生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相关工作者应深入探究“男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观点认为男男同性恋是先天“基因”所致,其实不然。我们的临床实践证实,由生理性基因因素导致仅为极少数,大多数为后天生活成长环境所造成,其中家庭中父辈式“男子汉”教育缺失、 “争气好斗”性格过少、父母鼓励孩子男穿女装等,都会最终导致男性本能、雄性激素退化。卢洪洲说,目前“校园”已成为“男同”产生的“重灾区” 。他们调查发现,有的年轻人进入“男同”圈子,就是因为好奇,有的甚至将“男同”视为“时尚”。他呼吁,青年学生们必须懂得珍爱自己!除家庭外,学校、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社会志愿者等也应共同努力,制定防范措施,消除“男同”产生的后天生活成长环境很重要。据了解,作为上海市艾滋病唯一定点收治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已将艾滋病的宣教重点放到了校园。
据悉,研讨会上发布的一份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上海“男同”不安全性伴行为调查报告显示,“男同”中,目前有固定同性性伴的为64.4%,非固定同性性伴比例高达56.1%。与同性一夜情占52.5%,与同性商业性性行为占64.3%,此外还有48.8%的人有与异性性行为。
上海市疾控中心著名艾滋病研究专家康来仪教授在研讨班上作学术报告时场景
与会代表、上海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研究专家康来仪教授说,据2013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估计,中国“男同”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为6.7%,尤以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个人率为高;2014年上海性感染途径已达总数的96%以上,其中同性和异性传播的比重2:1;全国15至24岁青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上升明显,2014年较上一年同期增加20% ,其中青年学生病例同比增加58.8%,而这些病例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者为主,2014年占比高达81.6%。男男性行为人群已成为艾滋病流行的重点人群,理应成为目前预防艾滋病疫情扩散的重点防控人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