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星淋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而言,医院分娩策略远优于社区干预措施。中国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的长足进步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关论文2011年9月1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本报讯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冯星淋等的一项研究表明,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而言,医院分娩策略远优于社区干预措施。中国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面的长足进步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相关论文2011年9月16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
此项基于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中国国家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监测系统(1996-2008年)进行了数据分析,相关资料来自于116个中国监测点(城市地区37个,农村地区79个)。研究者通过死因、社会经济区域和出生地对新生儿死亡率进行了评估,并利用泊松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农村地区被划分为4类,其中第4类为最不发达地区。计算医院分娩与家中分娩相比的归因危险度和预防分值。
结果显示,1996-2008年间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了62%。在所有地区中,医院分娩的新生儿死亡率均远低于家中分娩,相对危险度(RR)介于0.30(2类农村地区)至0.52(4类农村地区)之间。医院分娩对新生儿死亡的预防比率介于70%~48%之间。城市医院出生婴儿具有较低的新生儿死亡率(5.7/1000活产),但第4类农村地区医院出生婴儿的死亡可能性为城市医院出生婴儿的4倍(RR 3.80)。
■同期述评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巴萨尼(Bassani)博士:过去20年间,全球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显著减低,但同时伴随有新生儿期死亡比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约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其独特之处在于新生儿死亡率也显著降低。
此项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率降低与医院分娩相关。然而,研究者未在区域层面对医院分娩率升高与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并且中国五类社会经济分层的医院分娩率升高幅度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医院分娩之外的因素亦可能影响新生儿死亡率。虽然该研究显示新生儿死亡率与分娩地显著相关,但基于横断面分析的结果未将重要协变量纳入考量范畴,并且分娩数的不准确估计可能使分析结果发生偏倚。未来需要对中国医院分娩政策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估,其将为全球公共卫生认识提供极具价值的信息。[7210202](高晓方)
■相关链接
在9月9日卫生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司副司长傅卫介绍,2009年进一步深化医院体制改革启动后,国家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范围从原来的中西部地区扩大到全国农村孕产妇。各级财政按照人均500元的标准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投入79亿元用于该项目。截至2011年7月底,共补助农村孕产妇2262.4万人。农村住院分娩率从2008年的92.3%上升到2010年的96.7%。2009-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下降幅度农村大于城市,西部大于中部和东部。2008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1.24倍,至2010年为1.01倍,已基本接近。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