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产科曾是医院里最繁忙的科室。然而,曾经“一床难求”的科室如今却接连关闭。
9月25日,有网友曝光宁波鄞州区第二医院产科关闭的消息,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9月26日,鄞州二院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产科已于9月18日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关闭,等待最后一名产妇出院后将正式停诊。科室医生部分分流到妇科,其余分配到其他医院。
9月15日下午,该院官网发布关于停止孕产妇诊疗业务的通知,通知中称因鄞州区学科建设需要,鄞州区第二医院定于2023年9月18日起不再开展孕产妇诊疗业务。
9月27日下午,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告》称,该区已对全区的妇产儿医疗资源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原本在第二医院的20张产科床位现已整合到新建的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妇女儿童医学中心。
实际上,鄞州二院关闭产科并不是个别现象,有报道称,随着我国生育“热潮”逐渐降温,产科寒冬似乎真的来了。今年5月7日,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发布通告称,根据医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决定立即暂停产科助产服务(产科门诊照常开放),需要分娩的孕产妇请到其他医院就诊,具体恢复开诊时间将另行通知,妇科及其他医疗业务正常开展。早在今年2月,嘉兴平湖市中医院也不再提供与产科分娩相关的诊疗服务。
助产士转行,产科医生想尽办法转妇科,还在产科的开始拼服务,株洲日报报道,这两年,市妇幼保健院着力在“保生育安全、保生育质量、保生育能力”上下工夫。例如,去年,该院率先在全市开设产科门诊管家式一对一服务,实行专车接送、专人管理、专家面对面交流……
据澎湃新闻报道,
部分医院对产科业务调整所作解释是,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2016年起,二孩政策正式开始实施,当年中国新增人口达到了新世纪的峰值,共有1786万婴儿降生。
然而,仅仅6年之后,出生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仅为956万人,跌破了1000万的大关,仅有2016年的一半左右。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达到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这是自1961年以来中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也是194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2年人口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人口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人口的减少。
造成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因素包括育龄妇女数量的持续减少、生育观念的变化、婚育延迟等。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国的人口将在2024年达到顶峰,约为14.3亿人,然后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不仅中国,全球范围内总人口也将在2065年达到顶峰,达到97.3亿人,之后将开始下降,进入负增长时代。到2100年,全球总人口将下降至87.9亿人。
此外,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的出生率已经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排名第九,仅为7.54‰。排名第一的韩国出生率为5.51‰。
为了拯救低迷的生育率,各地也费了很多心思,出台了不少鼓励生育的政策。
沈阳市卫健委等部门印发相关方案,明确提出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哈尔滨市卫健委近期也就育儿补贴发放政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符合条件的二孩家庭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三孩及以上家庭每月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发放至该子女满3周岁止。
天门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生育的五条政策措施》,对2023年9月1日及以后生育二孩、三孩,且新生儿户籍登记在本市的天门户籍家庭实行生育奖励,市财政分别给予二孩、三孩家庭:1000元、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军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办法》,自2023年9月10日起施行。对生育调节、生育奖励扶助、生育服务等作出规范,提倡军队人员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新增育儿假、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等假期,完善保育教育、托幼服务等配套措施;健全咨询指导、保健服务、技术服务等举措。
中国人口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指出,当前生育的机会成本大幅提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场女性数量不断增多。女性面临着兼顾平衡工作、家庭的巨大挑战,生育意味着女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身上,会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个人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碍,这对女性的生育意愿具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要解决当下育龄夫妇不愿意生育或者不敢生育的问题,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
包括考虑生育文化、生育成本等多个方面,必须综合思考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出台更多有效的政策,以鼓励生育。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我们有望实现人口的长期健康和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