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建议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术后一定要做好长期管理。
【编者按】
子宫内膜去除术是指在宫腔镜引导下将子宫内膜功能层、基底层甚至肌层破坏,造成月经过少,甚至闭经,从而达到治疗子宫内膜出血性疾病的目的。不过,很多医生对子宫内膜去除术存在不少认知误区,对术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近期,妇产科在线特别邀请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荣风年教授分享了子宫内膜去除术患者的管理要点。
对子宫内膜去除术的错误认知
子宫内膜去除术属于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随着宫腔镜技术和设备条件的改进,应用逐渐广泛,目前已成为妇科内镜的一项常规手术。然而,很多错误的认知也逐渐暴露出来,许多医生认为子宫内膜去除术是一劳永逸、一切了之的术式,术后患者不会再发生异常子宫出血(AUB)。其实不然,需要使用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的疾病应看做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甚至终生管理,及时发现复发及梗阻性痛经,警惕和早期发现子宫内膜恶变。
子宫内膜去除术的适应证
适合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又不愿意或者不能接受子宫切除术的AUB患者;
无生育要求者;
子宫大小<孕9周,宫腔深度<12 cm,合并黏膜下肌瘤者肌瘤大小<5 cm。
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术前准备
适应证选择;
有效的患者沟通;
宫腔镜评估和子宫内膜活检;
子宫内膜预处理;
设备器械选择。
子宫内膜去除术的常用方法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
子宫内膜消融技术,包括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热球子宫内膜消融术、诺舒手术子宫内膜消融术等。
子宫内膜去除术的质量控制
严格掌握适应证
严格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必要的预处理:术前药物预处理和术中机械预处理
手术时机的选择:月经后子宫内膜增生早期、术前预处理后、不可控制的出血时
并发症的预防
术中质量管理
术中保证足够的电切深度,电切深度要求达子宫内膜下2~3 mm浅肌层,这个深度能够保证切净内膜,除非合并子宫腺肌病。下界以宫颈内口上下1 cm区分,分别定义为部分子宫内膜切除和全部子宫内膜切除。另外,切除子宫内膜的多少取决于治疗的目的和患者的意愿,如果患者要求闭经,可切除全部子宫内膜;如果患者要求有正常月经,可切除部分内膜。
操作时,采用2个⅓或3个⅓的操作技巧,较容易掌握切除的深度和均匀程度。宫角部采取多次浅切的原则,可以避免穿孔。手术最后查漏补缺,切除残余的子宫内膜岛,同时预防术后继发宫腔粘连,以及因宫腔粘连导致的宫腔积血和继发痛经、经血逆流等远期并发症。
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术后管理
病因管理:对基础疾病进行管理;
术后复发高危因素管理:年轻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要有更好的患者教育和定期随访;
针对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患者,重视症状,密切随访,至少每半年一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如宫腔镜检查困难,可行磁共振成像检查,早期发现发现癌变,早期治疗。
子宫内膜去除术不是AUB常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去除术不应该作为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AUB-O)治疗的常规或首选方法,尤其不推荐用于子宫内膜增生和癌前病变的治疗。因为子宫内膜去除术不能保证去除所有的病灶,继发的宫腔粘连妨碍对子宫内膜的评估,易造成子宫内膜癌的漏诊。
对于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顽固性AUB患者,应慎重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对于已行子宫内膜去除术的患者,术后应加强管理。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大部分子宫内膜癌属于I型。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相关,因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进一步发展成为子宫内膜癌。I型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如下。
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肥胖、高血压、 ,又称为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初潮早、绝经晚;
不孕、不育等。
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也应视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为便于对子宫内膜进行长期管理,建议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不推荐单纯行子宫内膜去除术。如果患者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建议同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术后一定要做好长期管理。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