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

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广东省信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来源:吉林医学 日期:2023-01-02
导读

         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以迟发型为主,多为母乳喂养,发病前有较高的疾病发生率,血液系统症状是主要症状表现,积极实施维生素K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关键字:   | 维生素K | 新生儿出血症 |  

        中文标题:

        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分析

        发布机构:

        广东省信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发布日期:

        2022-11-15

        简要介绍: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收治的50例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及50例健康正常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检查结果将患者设为不同组别,前者为出血组,后者为健康组。均获取患儿的个人信息、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统计、分析患儿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症状表现、基本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统计出血组及健康组的APTT、PT、TT、FIB、PLT五项血样指标,并进行两组比较。比较两组脐带血样,出血组APTT、PT、TT、FI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L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血3 d血样,出血组APTT、PT、TT、FI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PL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血1个月血样,出血组APTT、PT、T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FIB、PLT水平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血3个月血样,出血组APTT、PT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TT、FIB、PL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时、出生1个月后、出生3个月后的血液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患儿的出血症类型以迟发型为主,喂养方法以母乳喂养为主,发病前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维生素K缺乏致新生儿出血症以迟发型为主,多为母乳喂养,发病前有较高的疾病发生率,血液系统症状是主要症状表现,积极实施维生素K治疗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