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在助孕前更需要详细的孕前保健指导,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评估排卵功能、输卵管功能,通过窦卵泡计数(AFC)、基础性腺内分泌激素水平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等了解卵巢功能,根据卵巢储备情况制定个体化助孕方案。
助孕前应充分告知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剖宫产、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小于胎龄儿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使其正确认识高龄妊娠的风险。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行助孕的目的是,提高每个周期的生殖力,缩短期待自然妊娠试孕失败的时限。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常用的助孕措施如下。
促排卵指导同房或IUI使用
促排卵指导同房或促排卵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的妊娠率及活产率明显低于体外受精(IVF)。但如果女方年龄<40 岁且卵巢储备评估尚可,可先试行促排卵指导同房或促排卵后IUI治疗3 个周期,若未孕则行IVF;如果患者卵巢储备评估较差,可直接考虑行IVF治疗。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
促排卵方案的选择包括高龄不孕女性助孕常用的方案有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微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双刺激方案、自然周期取卵等。上述不同的促排卵方案之间没有绝对优劣,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卵巢储备功能、既往IVF-ET促排卵的用药及效果、经济条件、主观意愿等多种因素,充分知情告知、综合决策、酌情选择。增加促性腺激素(Gn)剂量虽然可能增加获卵数,但能否改善妊娠结局仍有争议。有研究显示高剂量Gn反而获得更低的妊娠率和活产率。
辅助措施
①重组人促黄体生成素(r-LH)的使用 卵泡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均是卵泡发育所必需的,大部分患者内源性的LH即可满足卵泡的发育,但部分IVF 助孕患者添加r-LH 可能会获益。2011年亚太共识推荐>35岁的女性从促排卵第6天开始添加r-LH 可能会改善妊娠结局。② 生长激素(GH)的应用 GH主要是通过上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发挥作用,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可以与Gn同时使用,也可以在促排卵前一个周期使用。2010年的科克兰(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GH能显著提高卵巢反应不良患者的活产率,但不能分辨是哪部分患者受益。荟萃分析结果显示,GH能增加卵巢储备减退患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的水平、获卵数及胚胎数,但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GH显著改善卵巢储备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证据尚不充分。③辅酶 Q10(CoQ10)的使用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补充CoQ10可以逆转年龄增加导致的卵子质量和数量的降低。CoQ10预处理后高龄女性胚胎非整倍体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Q10能否改善高龄女性妊娠结局仍需进一步研究。④ 脱 氢 表 雄 酮(DHEA)的使用 动物实验表明DHEA能促进始基卵泡、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发育。随年龄增长,女性血清总睾酮、游离睾酮及DHEA的浓度逐渐降低,荟萃分析和Cochrane系统评价研究提示,对卵巢储备降低或卵巢反应不良的患者,DHEA 预处理可能提高临床妊娠和活产率,一般用法为每日3 次,每次25 mg,连用至少2个月。但证据级别较低,DHEA 的疗效及安全性仍需要设计良好的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另有研究显示,DHEA 和CoQ10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DHEA相比能增加卵巢储备减退患者的AFC 和卵巢的反应性。⑤雌激素预处理 采用超生理剂量的雌激素制剂,一般口服戊酸雌二醇4 mg/d,从黄体期开始使用,用至月经来潮停药,抑制黄体期FSH水平升高,从而抑制卵泡在黄体期的提早发育,促排卵时卵泡能同步发育,减少周期取消率,可能会增加临床妊娠率。
改变生活方式
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卵巢储备减退女性的AMH 水平和获卵数会降低,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也会随着下降,肥胖患者表现尤其明显。动物实验结果提示减少能量摄入能延缓衰老。减少能量摄入后,老鼠卵子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明显降低,促排卵后能产生更多的卵子且受精后胚胎能更好的发育。因此,高龄女性通过饮食运动调整减少能量摄入及降低体质量,有可能改善生育结局。
赠卵治疗
使用赠卵行助孕治疗是目前解决高龄女性不孕最有效的助孕措施,妊娠率主要取决于赠卵者的年龄。另一方面,随孕妇年龄增加,母体及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升高,包括产妇死亡、高血压、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因此,虽然有63岁女性接受供卵后妊娠并生育的个案报道,但是对50岁以上女性是否可以接受供卵助孕存在争议。必须充分告知接受赠卵的高龄不孕女性,根据原卫生部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仅有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剩余的卵母细胞可作为赠卵,且每位供卵者最多只能使5名女性妊娠;受社会伦理及道德观念的影响,供卵者极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使有限的宝贵卵母细胞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