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4至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20世纪90年代绝经研究专家组会议,定义了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概念:围绝经期包括即将绝经前的时期(即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和绝经后的第1年。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最后1次月经和绝经后1年[1]。 围绝经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动态衰退的过程,此过程包括卵巢储备加速下降和生殖激素波动性变化,并表现为
1994年6月14至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了20世纪90年代绝经研究专家组会议,定义了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概念:围绝经期包括即将绝经前的时期(即出现接近绝经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和绝经后的第1年。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最后1次月经和绝经后1年[1]。
围绝经期的本质是卵巢功能动态衰退的过程,此过程包括卵巢储备加速下降和生殖激素波动性变化,并表现为月经模式改变、生育能力下降、绝经症状逐渐出现、发生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性逐渐上升[2]。围绝经期内源性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可引起多种症状,如潮热、出汗、情绪改变、睡眠紊乱、向心性肥胖和生殖泌尿系统症状等,有研究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患者首先出现月经周期延长,在此过程中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明显减少,部分女性会出现临床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两三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绝经是指女性月经的最后停止。妇女从在这之前的有生育能力阶段过渡到无生育能力阶段。绝经前,过去曾经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最后一次月经前的整个时期,或者主要指绝经前1或2年,现推荐定义为绝经前整个生育期[3]。
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是维持机体细胞、器官正常功能及人体觉醒状态的能量消耗[4-5]。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年龄增长、活动水平下降都可能引起静息能量消耗的降低,进而引起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变化,包括骨骼、肌肉、脂肪含量和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肥胖、平衡性下降、易骨折。研究显示超重/肥胖者的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者[6-7]。绝经后肥胖是临床上更年期妇女的一种常见症状,国外有研究显示:约50%的绝经妇女处于肥胖状态[8]。肥胖是2型 、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及多种肿瘤等成人代谢性疾病的高风险因素[9-12]。绝经5年以上的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生显著增加[13],是影响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静息能量消耗及体成分变化,给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个体化饮食、运动指导,可以减少高血压、 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1 对象和方法
1.1 设计 横断面临床研究。
1.2 时间及地点 本试验于2003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完成
1.3 对象 2 312例妇女,其中绝经前(< 45岁)1 310例,平均年龄(32.38±6.24)岁;围绝经期(45-54岁)790例,平均年龄(50.79±2.77)岁;绝经后(≥55)212例,平均年龄(59.89±5.01)岁。
1.3.1 纳入标准 ①选取2003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就诊或体检且年龄≤54岁的妇女2 100例。②依据诊断标准,被诊断为绝经后的妇女212例。③就诊前3个月未使用激素类及各类减肥产品。
1.3.2 排除标准 有甲状腺及肾上腺相关疾病,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1.3.3 剔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者。
1.4 方法
1.4.1 体成分测定 采用北京迈达康医疗设备公司提供的MC/MES00-042肌肉功能分析仪,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被测试者空腹或测试前2 h内禁食,光脚换一次性专用拖鞋,测量身高,下肢长度,髋宽,小腿长度,并登记输入电脑开始测定,测定前先让患者充分活动膝关节,然后站在平台上,用最大力量作3次最大范围的蹲起。
1.4.2 静息能量消耗测定 空腹或测试前2 h内禁食、半小时前保持安静状态,室温20-25 ℃,湿度60%-70%,由专人经培训后首先进行流量传感器定标,其次进行气体分析器定标及测定。
1.5 结局观察指标
1.5.1 主要结局观察指标 全身脂肪百分比,静息能量消耗,下肢最大肌力,下肢肌肉分布系数。
1.5.2 次要结局观察指标 身高,体质量,股骨颈抗骨折能力,膝关节有效活动范围,骨密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_±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或Wilcoxon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正态性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偏态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进一步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纳入绝经前组1 310例(<45岁),围绝经组790例(45-54岁),绝经后组212例(≥55岁),按意向性处理分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组测得围绝经期女性的体质量指数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P < 0.05),但绝经后女性的体质量指数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女性的全身脂肪百分比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3组间的静息代谢率无显著差异,经体质量校正后(即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围绝经期女性的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显著低于绝经前期;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下肢最大肌力、下肢肌肉分布系数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女性和绝经前女性(P < 0.05)。见表1。
2.3 体成分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的关系 表2显示,经体质量校正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百分比呈负相关关系(P=0.000),与下肢肌肉分布系数、骨密度和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205)。
2.4 影响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体成分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的关系,以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模型如表3所示。由此表中看出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含量、体质量指数、下肢肌肉分布系数都是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的影响因素,其中体质量、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呈正相关,身高、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含量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呈负相关。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生理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卵巢分泌雌激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是女性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的最关键的内分泌改变,雌激素受体存在于机体的多个器官中,女性绝经后随着雌激素的耗竭,相应的器官也随之出现各种变化,其中低雌激素引起的骨骼变化已得到证实,即绝经后女性的骨量以每年2%-3%的速率减少,绝经5年以上的女性的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显著增加,骨折发病率上升;此外,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也发生改变,身体脂肪含量增加而肌肉含量减少[14-15],脂肪向躯干、内脏和上臂转移,呈男性型分布[16]。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除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等相关生理、心理变化外,易出现超重、体质量指数升高、骨总量及体内水分均减少。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尤为重要,减少含糖量高、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增加总体耗能可以有效减少身体脂肪含量[17]。除体成分变化外,女性步入绝经期后,肌肉、骨骼、关节也处于退行性变化。例如,下肢肌肉分布系数是指受试者沿腿长平均肌肉横截面面积与标准人体沿腿长平均肌肉横截面面积的比值,该参数可用来评估受试者下肢肌肉数量的多少及其变化;下肢最大肌力反映了下肢骨骼的强度及肌肉对股骨颈的保护程度;膝关节有效活动范围是人体在下蹲过程中膝关节的正常活动空间,以上指标均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年龄阶段女性身体退行性变的程度。
有报道显示男性体检者的骨骼肌与体质量指数均高于女性体检者,男性不同年龄组间仅骨骼肌和基础代谢率有差异。而女性不同年龄组间除骨骼肌和基础代谢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差异[18]。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女性体成分及肌肉、骨骼、关节功能,得到了与以往研究相类似的结果,围绝经期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的全身脂肪百分比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绝经后女性的下肢肌肉分布系数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前女性,相应的下肢最大肌力也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前女性。本研究也证实了绝经后女性的体成分趋于脂肪含量增加和肌肉含量减少。有研究显示瘦体质量、绝经年限、饮食模式、年龄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19],妇女随年龄增长而发生骨量丢失是体质量不足所致,故保持适当的体质量有助于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骨密度值每下降一个标准差, 骨折的危险性就会增加1.5-3.0倍[20]。故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应积极防治骨质疏松,采取早诊断、早补钙等有效手段。同时本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绝经前、围绝经期、绝经后女性膝关节有效活动面积减小,骨密度降低,股骨颈抗骨折能力降低,进一步证实了低雌激素引起的骨量丢失。低雌激素导致的机体体成分改变可能与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动态平衡破坏有关。
人体的总能耗分为3个部分,即静息能量消耗、体力活动作功耗能和适应性产热耗能,其中静息能量消耗是指在基础状态下清晨、清醒、空腹、安静、平卧、室温是20-25 ℃之间、精神不紧张时的能量消耗,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5%-75%[21],主要用于维持机体细胞、器官的正常功能和人体的觉醒状态,其微小变化即可对人体总能量平衡产生影响[22]。
健康人的静息能量消耗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能量调节相关激素水平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体脂参数等。另外尚受遗传因素影响,存在种族差异和个体间差异[23-24]。已有研究表明,易发生肥胖的民族静息代谢率普遍低于与其相比较的其他民族,在同一种族中,肥胖者的静息代谢率较正常体质量者低[25-26]。国外有研究发现随年龄增长,绝经女性静息代谢率逐渐降低[27-28],本研究结果提示静息能量消耗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可能由于绝经后女性亚组样本量较少、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结构与正常人群有一定差异所致,结果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下肢肌肉分布系数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呈正相关关系,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含量与每千克体质量静息能量消耗呈负相关关系。围绝经期妇女饮食失调相比绝经前妇女更为显著。围绝经期妇女在自我评估 “感觉胖”和身体形态问卷得分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29]。抗阻力训练可使肌肉质量增加,提高人体静息代谢率,使得人体一天总的能量消耗增加,脂肪氧化增加进而达到减轻脂肪质量的目的,效果是可适度减少体脂含量[30]。
综上,绝经后女性体成分发生变化,即身体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减少,骨量减少,体成分改变与静息能量消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保健和性激素安全性分析个体化治疗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