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和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T及AM在位、异位ESC与正常对照ESC形态的差异。研究指出,采用胶原酶酶解、分段消化,单次筛网分离,贴壁法分离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高的EMT和AM在位、异位ESC。EMT、
近期,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和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EMT及AM在位、异位ESC与正常对照ESC形态的差异。研究指出,采用胶原酶酶解、分段消化,单次筛网分离,贴壁法分离可以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高的EMT和AM在位、异位ESC。EMT、AM异位ESC与正常妇女及EMT、AM在位ESC的形态差异可能与EMT、AM具有恶性肿瘤样的侵袭特征有关。该文发表在2015年第02期《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上。
采用胶原酶酶解、分段消化,单次筛网分离,贴壁法分离子宫内膜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
结果显示, 原代培养正常对照ESC和EMT在位、异位ESC及AM在位、异位ESC各15例,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可达93.3%、93.3%、80.0%、93.3%、86.7%。得到的细胞数量较多,纯度较高,经鉴定ESC纯度可达95%以上。EMT、AM在位、异位ESC与正常在位ESC大小不一,与在位及正常ESC细胞相比异位ESC细胞核较大,细胞膜表面有很多胞浆突起,边界不清。
相关链接: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Profile-zgfybj.aspx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