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磅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后,疫情防控迎来明显“宽松”。为此,记者就方案中提到的“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防疫“层层加码”和“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管理”等问题,采访了著名传染病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
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重磅公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后,疫情防控迎来明显“宽松”。
为此,记者就方案中提到的“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防疫“层层加码”和“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管理”等问题,采访了著名传染病专家、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
卢洪洲教授
记者: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
卢洪洲: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再进行双采双检。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记者: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群众对各地各部门防疫工作“层层加码”问题颇有意见,如何解决?
卢洪洲:据国家卫健委综合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介绍,为了高效解决群众反映的防疫“层层加码”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会同相关成员单位,成立了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目前专班成员单位已经通过本部门的门户网站设立了“层层加码”问题的专栏或公布了投诉电话,面向社会收集违反“九不准”要求的问题线索,群众可以通过网站或电话进行投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求各省级的联防联控机制成立省级的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国家和省级专班将督促各地落实疫情防控政策,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九不准”要求,坚决整治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突出问题。
记者:国务院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到,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 Ct 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这一做法,是否就说明复阳患者无需按照阳性病例进行管理,是否可以必要进行区域核酸检测?对于社区和患者来讲,他们应该怎么办?
卢洪洲:方案(第九版)已经很明确,出院(舱)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如未出现任何症状体征且核酸检测 Ct 值≥35,不再进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触者;对于复阳患者不建议住院或者进入方舱隔离观察,可以正常的参加工作,生活。没有必要进行区域核酸检测。其居住点、工作点、活动点等共同暴露场所的直接接触人员无需判定密接、次密接,不对重点人员、相关场所实行管控措施。
记者:核酸检测 Ct 值≥35的说法,是否比新冠病毒感染者初筛或确诊的标准更低,能否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复阳患者传染性比较小?
卢洪洲:复阳患者Ct 值≥35目前的证据认为没有传染性。新冠病毒感染者初筛或确诊的新冠病毒阳性患者Ct 值大多低于25。
记者:复阳患者是针对在国内有治疗经历的,如果已在国外感染了一次,这种做法适用吗?
卢洪洲:目前针对国外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入境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按新冠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管理。
如果是无症状,参照轻型病例进行管理,在方舱医院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第6天和第7天采集鼻咽拭子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如两次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界限值为40,下同),或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界限值低于35,下同),可解除在方舱医院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继续在方舱医院集中隔离至满足出舱标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做好病情监测,符合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后,及时订正为确诊病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应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
如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或者普通型患者,需要临床症状恢复,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明显改善。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荧光定量 PCR方法,界限值为40,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荧光定量PCR方法,界限值低于35,采样时间至少间隔 24小时)。 满足以上条件者可出院。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