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准备了一份关于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提案,他建议,加强村医培训,依托创新科技,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乡村振兴再度成为热门词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百姓健康是根本。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准备了一份关于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提案,他建议,加强村医培训,依托创新科技,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
连日来,何伟委员通过实际走访和云端连线方式,就如何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线”,倾听基层医生和百姓的心声,完善提案内容。
2月23日,何伟委员来到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依牛堡子镇贺尔海村,走访村卫生室,进行调研。
43岁的刘成龙是贺尔海村的村医,从医20年,村民看眼病有多难,他最了解。
图说:何伟委员(右)与村医刘成龙交流,倾听基层医生的心声。
“农村老百姓一旦得了病,普遍有小病拖,大病扛的思想,很容易耽误病情。”在贺尔海村卫生室,刘成龙向何伟委员介绍说。
根据刘成龙掌握的情况,由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留下的多为年老体弱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无人照顾,出行不便,村里患病老人就医难度较大。
去年,刘成龙在村卫生室接诊一名身患 的老人,通过眼健康公益筛查,发现老人双眼出现白内障后,一直拖着没有治疗。
“ 眼病患者不及时治疗,眼睛有失明的风险。”刘成龙说。
根据筛查结果,他提醒老人立即就医,因为发现及时,帮助老人保住了眼睛。
一次眼健康公益筛查,为 老人守住了光明。
这一切得益于何氏眼科面向乡村医生开展的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培训。
2020年2月,在当地政府和卫健部门的支持下,何氏眼科与贺尔海村卫生室共建智慧眼健康管理站,为智慧眼健康管理站配备了智能便携式检查设备、视力表等眼健康筛查设备,并在眼管站为146位乡村医生进行了两场培训。
通过培训村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托创新科技,打通乡村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云端”就医将村民与专业眼科医生连接在一起,使诊断结果更加权威精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看眼病”成为可能。
图说:根据村医反映的情况,何伟委员(右)完善提案内容。
何伟委员走访中,村医们普遍反映,以往给村民看眼病,村医都是凭经验,很难让人信服,现在有了智慧眼健康管理站,有了智能便携式检查设备,诊断病情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如今给村民们看病更有底气了。
图说:在村卫生室,村医刘成龙使用智能便携式设备为村民做眼健康检查。
乡村振兴需要健康助推,离不开基层百姓身体健康。
为此,何伟委员准备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完善软硬件设施,推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智能化建设,依托创新科技,让医疗服务更加可及,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授人以渔留下“不走的眼科医疗队”
2月23日,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远程医疗中心,何伟委员与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蒙宁云端连线,进行远程培训,就如何让医疗服务更可及,询问基层医生建议。
图说:何伟委员云端连线,远程培训基层医生,就如何让医疗服务更可及,询问基层医生建议。
从2017 年起,蒙宁连续 4 年接受何氏眼科专家网络授课培训,共计30余次,现场带教 90 例手术,2018 年,蒙宁到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进行学习。
目前,蒙宁已能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手术,已经顺利完成1722 例手术。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受特殊地理位置和高原气候等影响,贵州省也是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病的高发地区,眼病患者人数众多。
然而,贵州当地的眼科医疗资源却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防盲治盲的需求,大量的眼病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终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了改善罗甸当地医疗现状,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技能,何伟委员带领团队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将创新技术下沉至基层,为罗甸培训医护人员,同时,对基层医生进行线下实操培训,为当地留下一支“不走的眼科医疗队”。
作为国家卫健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的负责人,何伟委员带领团队至今已累计培训基层医生近6万人。
今年,何伟委员在关于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线”的提案中,建议加强村医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培养“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
连任3届全国政协委员,履职10余年,何伟委员提出了100多份提案,始终聚焦基层医疗问题,关注百姓健康。
“身为一名政协委员,为百姓的福祉建诤言,献良策,一直是我的责任与使命。”何伟委员表示。
多年来,何伟委员坚守为民初心,立足岗位,用脚步丈量民情民意,履职的步伐坚实而有力,交上了一份温暖而厚实的“履职答卷”。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