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健康
情绪不好,胃肠也会跟着生病!
原来精神类疾病和肠胃也有关系......[详细]
引起的胃肠病变,应该怎么处理?
引起的胃肠病变,应该怎么处理?大约一半的 患者都会出现胃肠病变,其中胃部病变占10%左右,腹泻和便秘各占约20%。但因为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所以临床就诊发病率比实际发病率低。那么 引起的胃肠病变,应该怎么处理?[详细]
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2% 发现多是晚期的小肠癌你了解多少?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人的重要消化器官小肠很长,全长约600cm,占胃肠道全长的70%~80%,且其粘膜表面积很大约为200cm2,虽然有如此的长度和如此大的表面积,但是小肠原发性肿瘤很少见,仅占胃肠道肿瘤的1%~5%。[详细]
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高危患者复发率高
提起胃肠道肿瘤,大家听到最多的是胃癌、肠癌。而对胃肠道间质瘤比较陌生。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王国强教授介绍,其实它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其发病率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这类肿瘤多发生于50~70岁, 男女的发病没有明显区别,大部分发生于胃(约占50%...[详细]
ECCO:IBD引发胃肠癌风险
根据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2018年大会上提供的新数据,患有炎症性肠病(IBD)人群某些癌症的风险升高,这些人群年龄较大且已停止使用免疫调节剂。[详细]
超范围夹在治疗高危胃肠道出血中有很好的疗效
常规内镜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效果满意度只能达到80%,且易产生并发症。消化道患者大多数出血来自具有高风险血管区域和/或大血管的特征的溃疡。本项研究评估了使用超范围片段(OTSCs)作为对不良结局高风险病变出血患者的主要或挽救治疗的疗效。[详细]
新研究有望战胜致命性的艰难梭菌胃肠道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艰难梭菌毒素B(TcdB)如何识别人G蛋白偶联受体Frizzled蛋白(FZD),即艰难梭菌用来入侵肠道细胞和导致致命性胃肠道感染的受体。这一发现可能为开发针对艰难梭菌的新型抗毒素铺平道路,而且也显示出开发新的抗癌...[详细]
非活跃期肠贝氏病患者胃肠不适因素及治疗方法
许多肠贝氏病(BD)患者,尽管疾病处于内镜或放射治疗缓解期,仍存在胃肠道症状。之前的研究表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炎症性肠病相关,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SIBO与BD的相关性,并考察利福昔明对BD的治疗效果。[详细]
胃肠道间质瘤肿瘤破裂的基因型和风险分析!
肿瘤破裂是胃小肠间质瘤(GISTs)预后不良的有力预测指标。近日,外科领域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明确肿瘤基因型是否与肿瘤破裂风险相关。[详细]
微创手术新进展腹腔镜胃肠转流治疗2型
一直以来, 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内科疾病, 是一个不断进展、不能治愈的过程,只能通过长期的 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来稳定病情,延缓发展,外科治 疗主要是针对它的晚期并发症,所以在人们眼里,针 对 的手术就是晚期截肢和血管再通。[详细]
炎症性肠病中的性别差异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随年龄变化显著,但很少有研究考察性别对IBD发病的影响。近日研究人员就不同年龄段IBD发病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考察。[详细]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有了三线治疗新药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教授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携手,经8年联合攻关,终研发出针对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新药(呋喹替尼)。[详细]
肠梗阻一定会出现气液平面?答案是.....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痛、吐、胀、闭”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而其X线表现,外科教材基本都是这样描述:肠梗阻4~6小时后,腹部立位X线检查即可见胀气的肠袢及多数气液平面。可见气液平面对于诊断肠梗阻非常重要,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气液平面?肠梗阻一定出现气液平面吗?……[详细]
呋喹替尼三线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效果显著
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呋喹替尼三线治疗转移性CRC的疗效。[详细]
做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必须抓住机遇
消化系统肿瘤中,除了结直肠癌外的其他肿瘤,如胃癌、食管癌,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低,相关研究也较少。但这些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但又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来帮助解决临床诊疗难题。日前,北京消化肿瘤国际高峰论坛暨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CGOG)2018年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探讨消化系统肿瘤精准临床...[详细]
CLIN CANCER RES:晚期胃肠道或肛门癌患者循环肿瘤DNA测序
晚期胃肠道肿瘤或肛门癌组织活检基因测序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用于指导治疗。在某些病例中,无法进行肿瘤组织活检。CLIN CANCER RES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研究循环肿瘤DNA(ctDNA)是否可以作为替代肿瘤组织活检的微创性检查方式。[详细]
Lancet infect dis:不同收入国家的胃肠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SSI)是与健康保健相关的最常见的感染之一,但其作为全球健康重点的重要意义尚未完全明确。近日,Lancet子刊上发表一篇文章,关于全球各部分国家胃肠道手术后SSI的负担评估。[详细]
胃肠道内镜中急性镇静并发症相关影响因素
在大多数国家,胃肠道内镜需要镇静措施,这导致额外的并发症风险增加。由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样本数量有限,肠胃道内镜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详细]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疗法
手术能够去除原发癌灶、清扫转移淋巴结或可能被癌累及的软组织,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对肿瘤可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辅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保障抗癌治疗(手术和放化疗)的顺利实施,从而达到近期和远期获益。对肿瘤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常丧失对癌肿的有效控制,此时姑息性营养支持仅能...[详细]
食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可加重功能性胃肠道症状
背景:初步证据表明,限制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改善炎症性肠病[IBD]中的功能性胃肠道症状[FGS]。[详细]
一般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及严重程度
近日研究人员以及罗马IV诊断标准,考察了一般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发病率以及健康损害累积效应。[详细]
炎症性肠病患者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疗效预测方法研究
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是炎症性肠病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但统计发现,约有30%的患者对抗TNFα治疗无应答,加之抗TNFα治疗的不良事件及花费造成治疗收益显著降低,因此在抗TNFα治疗前接受应答效果评估极具临床价值。[详细]
患有炎症性肠病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发生进展性结肠癌的风险增加
炎性肠病(IBD)伴发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称为PSC-IBD)的患者出现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增加,但当患者被诊断为低度不典型增生(LGD)后的疾病如何进展目前尚不明确。本项研究旨在确定在PSC-IBD群体中从高度发育不良进展为结肠直肠癌的晚期结肠直肠肿瘤(aCRN)的情况。 ...[详细]
摄入高水平Ω-3脂肪酸的母亲能有效促进男性后代机体的肠道健康
摄入富含健康脂肪鱼类的母亲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肠道,并且有效预防孩子体重增加;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Microbiome上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通过对实验室小鼠进行研究发现,如果其摄入较高水平的Ω-3脂肪酸的话,其后代的体重增加或许较少。[详细]
GUT:不同筛查方法对间期结肠癌风险的影响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s)及愈创木酚粪便隐血试验(gFOBTs)均是现行的结肠癌筛查方法,近日研究人员比较了FIT或gFOBT阴性人群间期结直肠癌(iCRC)发病率的差异。 本次研究为系统综述及荟萃分析研究,考察截止2017年12月的相关研究数据。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每10000...[详细]
评论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1486号
京卫网审[2013]第0193号(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