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时间是我最怕的一个题,看到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这些选项同时出现,就会心头一紧,倍感纠结。这个出题人到底依据哪本书?本科第6版、第7版神经病学教材里面说经典定义是30分钟,但是说实际中以10分钟为实际的操作标准。
先说我的一个心结吧,当医生也不容易,考试一道关又一道关。除了执医、中级这些传统的,住院医考试也越来越流行了。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时间是我最怕的一个题,看到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这些选项同时出现,就会心头一紧,倍感纠结。这个出题人到底依据哪本书?本科第6版、第7版神经病学教材里面说经典定义是30分钟,但是说实际中以10分钟为实际的操作标准。而八年制第2版说传统定义是30分钟,但实际操作认为是5分钟。如此描述,怎能让人不糊涂?
当然这也不能怪编教材的人,长期以来国际癫痫学界就这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搞临床的人本着治病救人要积极的原则,当然希望引起医生重视,更早的积极处理,有人说5分钟,有人说10分钟;搞基础研究的人呢,认为30分钟为一个坎,代表30分钟以后发生不可逆脑损伤的风险大大增加。纠结许多年后,这些国际癫痫学界的领军人物创造性的把两种思维方式包容进来:
定义:癫痫持续状态是由于终止癫痫的机制失灵或有了新的致痫机制,导致了异常久(t1)的痫性发作。这件事呢,有可能对脑造成长期的损伤(发作持续t2以后),可能的损伤包括:神经元死亡、神经元损伤、神经元网络改变。依发作类型和发作持续时间不同,造成的损伤也各异。
为了避免我蹩脚的翻译误导大家,原文奉上:
Status epilepticus is a condition resulting either from the failure of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seizure termination or from the initiation of mechanisms, which lead to abnormally, prolonged seizures (after time point t1). It is a condition, which can have long-term consequences (after time point t2), including neuronal death, neuronal injury, and alteration of neuronal networks, depending on the type and duration of seizures.
哦,说到这里t1和t2是怎么回事呢?
t1 (time 1):到了这个时候,痫性发作很有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各位神经科医生们,就要开始行动上药了。
t2 (time 2):都到这份上了,很可能会出现长期的损伤(即上面列的神经元死亡什么的)。如果痫性发作还没有控制住,要加油哦,不行就换药吧。
为什么绕了这么久,就是不说具体几分钟捏?那是因为事情没那么简单。依发作类型不同,癫痫持续状态可分为惊厥性(convulsive)和非惊厥性(nonconvulsive),然后又可以接着分啊分的分到几十类,要是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应该给每一类都安上个t1, t2。可惜,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专家也没那么多证据。先紧着手上有货的分配下时间:
附个表show下癫痫持续状态可以变态的多到什么程度:
这篇文章值得赞赏的一点是超级客观,不断的强调具体的时间点只是依据目前的临床和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如果有了新的进展,会立刻更新。但这个概念的框架还是不错的,没事不要乱动。
定好了时间只是诊断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就四个方面完善癫痫持续状态的信息:
1.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2. 病因。
3. 脑电图。
4. 年龄。
每一项又要介绍一大堆,今天是来不及了,以后有机会吧。
前说t2的时候,对换药说的有点不太严谨,这里附上2012神经重症协会的治疗流程建议。这篇文章里专家们模糊了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时间标准,只是说两种抗痫药无效时即可定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这里面的专家倾向于定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后,应该换用更积极的治疗。但是换算一下的话,他们建议5分钟(emergent treatment)左右启用苯二氮卓类(国内最常用为地西泮,另外咪达唑仑肌注也可以用,我们国人没有国外流行的劳拉西泮),同时启用可持续性的常规抗癫痫药物(urgent treatment)如苯妥英钠(静脉制剂,国内通常没有)、丙戊酸钠(地位在上升)、左乙拉西坦(也算近年的明星药品了吧,现在连癫痫持续状态也插手了)、咪达唑仑和老迈的苯巴比妥。按这里的原则算下,差不多半个小时,如果还是控制不住,就该换了。至于后面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用药选择,和既往就比较类似了(可以参考国内指南)不再赘述。
回到开头出题的问题,如果是我出题的话,我会让题干更精确些,比如经典的定义多久啊?最流行的操作性定义多久啊?现在可以加上2015ILAE如何定义的啊?由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各本书经常有不同,让人在考试时经常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记得在北医住院医二阶段时,遇到无动性缄默的名词解释,我可犯了愁,课本(本科教材系,八年制好像没有)和英文书、文献说的不一样。不得已,我把两个都答上了,既说了课本里面的定义,又按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答了。至今我还没有找到本科教材系里面定义的出处,望有知情者可告知,可留言在评论区。
P.S.文献正文第一页通篇都在介绍这个概念的演变,以及目前知识的欠缺和现在这个概念的局限性。虽然按传统上学时的习惯,这一章节是可以“不用看,对考试分数没影响”的部分。但细细读来,深深的体会到了西方医学的科学精神。一定要基于扎实的科学证据,随着后期的成果出来,早期的匆忙定义愈发显得单薄和不合时宜。就像医学上很多英文专业书开头总有单独一页警示:“Medicine is an ever-changing science, blablabla 时代是会变的,不要看我写的精彩,你们就盲目的相信,一定要与时俱进,时时阅读最新文献”。
参考文献:
1. A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tatus epilepticus - Report of the ILAE Task Force on Classification of Status Epilepticus. Epilepsia. 2015 Oct;56(10):1515-23.
2.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atus Epilepticus. Neurocrit Care. 2012 Aug;17(1):3-23.
3&4&5: 提了无数遍的课本们,大家都懂。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