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图表帮你一劳永逸的搞定丘脑血供

作者:北京医院神经内科 李凯医生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5-10-12
导读

         丘脑梗死虽然说不上多么常见,但隔三岔五也总会遇上一例,也是各有特点。丘脑血供、丘脑综合征这些相关的话题,也因其频率没有高到天天看,闭眼都会,也没有低到几年用不到一次没什么卵用,因而成为查房时容易问到而且也容易答不好的高风险问题。

   丘脑梗死虽然说不上多么常见,但隔三岔五也总会遇上一例,也是各有特点。丘脑血供、丘脑综合征这些相关的话题,也因其频率没有高到天天看,闭眼都会,也没有低到几年用不到一次没什么卵用,因而成为查房时容易问到而且也容易答不好的高风险问题。加上各个地方的描述也有点小混乱,光结节丘脑动脉就一把名字:极动脉、后交通动脉乳头体前支、前内视动脉、下丘脑脚(inferior thalamic peduncle)、前丘脑穿动脉。。。。。。。更何况另外几个供血动脉也是换着花样的起名字,如何让人不糊涂?

  不止是名字,供血范围、病损表现,不同来源的文章也会有些小出入。人和人之间总有些小变异也是一部分原因吧。比如约1/3的正常人群没有结节丘脑动脉,其区域由旁中央动脉供血。不管怎样,总有些共性的东西。下面来个华丽丽的大表格:

  丘脑的核团实在太多了,反正大多数我是记不过来。就像乔布斯发布ipod时,并没有啰里啰嗦的说用了什么高大上的存储元件,拥有多么惊人的容量,用了什么精密工艺,如何设计的小巧玲珑,因为说了这些,绝大多数用户其实也没概念。只是强调one thousand songs in your pocket,ipod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

  所以我也没有把核团们一一翻译出来,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以自行学习参考文献。在这个幸福的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能挡住你们学习的步伐。不过最最重要的我还是用的中文,比如和记忆相关的乳头体丘脑束,还有广大临床医生熟知的重要感觉中继站: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后内侧核,传导听觉和视觉的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这里大家请自行脑补一下躯干、四肢、头面部的本体感觉、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和听觉的传导通路。也是神经解剖百考不厌的老朋友了。

  干巴巴的表格那么多字,挺让人心生畏惧吧。另外手机上或许看的眼都花了还是不清楚,我们还是加个图吧,四大主要供血动脉的起源一目了然。

  各个动脉小分支及供血区的相对位置可以看下面这个

  然后我们再来几个活生生的例子

  结节丘脑动脉的 (tuberothalamic artery, polar artery)。其实我更喜欢polar artery这个名字,多形象啊,和病灶位置就连连看对上号了。

  旁中央动脉的(paramedian artery),来个一对的,好看一些(其实是加餐:一种变异,双侧的paramedian动脉起源于同一个动脉干,即Percheron动脉,artery of Percheron)

  下面是最常见的也是提问最多的丘脑膝状体动脉/下外侧动脉(thalamogeniculate pedicle/inferolateral artery)。由于最开始学就用的丘脑膝状体动脉,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这个名字。丘脑综合征时它就是罪魁祸首。这个综合征也值得大家复习一下哈。

  然后是脉络膜后动脉(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这个少见一些),当然人家范围不止局限在丘脑的。感兴趣的可以看下第二篇参考文献。

  希望大家看完本文后,对丘脑的主要供血动脉有个大概印象,至少一看CT、MRI能知道是哪个供血动脉,和临床症状对上号也就达到目的了。

  参考文献:

  1. Vascular Syndromes of the Thalamus. Stroke.2003; 34: 2264-2278

  2. The syndrome of posterior choroidal artery territory infarction. Ann Neurol. 1996 Jun;39(6):779-88.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