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可控释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微球减少帕金森病大鼠异动症的发生

作者:史源 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2-11-05
导读

         近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杨新新、任甜甜、吴娜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研究表明,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与微球释放的左旋多巴持续性刺激PD大鼠从而减少磷酸化DARPP-32和△FosB的水平有关。该文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年44卷12期。

  近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杨新新、任甜甜、吴娜等共同发表文章,旨在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包裹的可释放左旋多巴苄丝肼的微球对帕金森病(PD)大鼠运动症状及异动症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研究表明,微球皮下注射可以改善PD大鼠的运动症状,同时可以减少PD大鼠异动症的发生,这与微球释放的左旋多巴持续性刺激PD大鼠从而减少磷酸化DARPP-32和△FosB的水平有关。该文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年44卷12期。

  研究PLGA包裹左旋多巴及苄丝肼制作微球,高效液相法测定微球在体内释放出的左旋多巴和苄丝肼的浓度,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制模成功的PD大鼠随机分成PD组、左旋多巴组、微球组(每组12只),另设溶剂注射假手术组(n=12)。左旋多巴组和微球组大鼠分别接受左旋多巴和苄丝肼(左旋多巴12 mg/kg,苄丝肼15 mg/kg)或等剂量微球皮下注射,在治疗的第1、4、7、10、14天行大鼠前肢功能测定,治疗2周后行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 AIM)评分,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纹状体区磷酸化的多巴胺和环磷腺苷调节的磷酸化蛋白-32(DARPP-32)(Thr34)和△FosB水平。

  体内释放实验表明第7天时左旋多巴和苄丝肼释放量分别达76.2%和83.6%。微球处理组大鼠在治疗的第10天和第14天时前肢跨步数分别为5.8±1.6和5.2±1.5,比左旋多巴组(2.4±1.1、1.2±0.5)明显增加(t =4.12,5.43,均P<0.01)。微球处理组大鼠第14天AIM评分[(16.0±2.1)分]较左旋多巴处理组[(26.0±3.2)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9,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纹状体磷酸化DARPP-32水平[(3.7±1.3)×104]较左旋多巴处理组[(7.9±2.2)×104]明显降低(t=2.95,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微球处理组大鼠磷酸化DARPP-32和△FosB水平分别为119.4%±11.3%和149.3%±12.3%,较左旋多巴组(184.8%±13.7%和300.4%±14.2%)显著下降(t =4.12、2.91,均P<0.05)。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