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缺血性脑卒中亚型血管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结局
静脉注射(IV)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唯一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非侵入性治疗方案。但tPA治疗后,卒中不同亚型依据血管危险因素的结局仍有待阐明。
近日,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项研究探索了不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IV tPA治疗后结局与不同危险因素的关系。
基于国家健康研究院的卒中测量(NIHSS)评分、90天改进的Rankin评分(mRS)和卒中亚型,研究收集和分析了人口基线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的数据。通过90天mRS,把每个卒中亚组患者分为有利和不利的结局,鉴别哪种血管危险因素与亚组较差的结局相关。
结果发现,在接受IVtPA的5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217例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LAA),146例属于小血管闭塞组(SVO),140例属于心主动脉栓塞组。在所有亚组,入组时较低的NIHSS评分与良好的结局相关。有血脂异常疾病史,入组前服用他汀的患者,入组后血脂水平几乎没有可能升高。因此,LAA和SVO组会产生有些矛盾的结局。SVO患者伴有188bet在线平台网址 会有较高的不良结局风险。如果SVO患者发病到治疗间隔时间较短,也会有良好的结局。
研究指出,不同卒中亚型的IV tPA治疗后临床结局与不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
参考文献:Yi Dong,et al.PLoS ONE10(8):e0131487.doi:10.1371/journal.pone.0131487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