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急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面面观 2015年,血管内治疗(EVT)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卒中》(Stroke)杂志也在5月出版专刊进行讨论。本报在此选专刊部分内容刊出。 EVT的目标患者应存在可干预的血栓且存在依赖于侧支灌注存活但面临坏死风险的脑组织。通过影像识别靶血栓并估计可挽救脑组织的范围,是治疗AIS患者重要的第一步。 近期阳性结果研究与既往研究的主要区别
2015年,血管内治疗(EVT)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卒中》(Stroke)杂志也在5月出版专刊进行讨论。本报在此选专刊部分内容刊出。
EVT的目标患者应存在可干预的血栓且存在依赖于侧支灌注存活但面临坏死风险的脑组织。通过影像识别靶血栓并估计可挽救脑组织的范围,是治疗AIS患者重要的第一步。
近期阳性结果研究与既往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CTA来筛选患者。它们引出了如下问题。各种影像学工具优缺点
平扫CT是AIS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工具,其成像迅速,能可靠区分缺血和出血病变,但评价者间一致性低,尤其在卒中超早期更是如此。
CTA能识别AIS患者颅内动脉闭塞并指导治疗。最近4项阳性结果研究均采用CTA进行患者选择。此外,CTA可测量侧支循环状态。传统CTA评价侧支循环的主要缺陷在于其为瞬时影像,多时相CTA(mCTA)是一种时间分辨成像技术,能采集动脉相晚期、静脉相中期和晚期的影像,有望在近端大动脉闭塞的AIS患者中广泛应用。
灌注CT(CTP)能识别缺血核心并提供面临缺血风险脑组织的信息。以往CTP的缺点包括脑组织显示不全、处理方法和解释的异质性及处理图像时间长。新的CT扫描仪能完成全脑CTP,而新的全自动软件使处理过程和灌注图显影得到标准化,且后期的重建和处理包括分析可在5分钟内完成。另外,从CTP原始数据生成的动态血管成像是瞬时分辨率极好的侧支分级方法。
磁共振成像(MRI)常需数小时方可进行,影响了其在AIS患者中的应用。不同影像学工具的应用基于最新证据,以CT为基础的影像学将成为AIS影像的中流砥柱。患者先接受CT平扫除外出血,再完成CTA明确是否存在目标血管闭塞,并计划可能的EVT,在有条件和经验丰富的中心可行mCTA和CTP。
应用影像学工具的挑战
对影像质量和检查方案进行标准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CT获取和判读的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如影像设备、技术人员的专业性、患者及医生因素等,其中一些因素很易修正,而其他的则较困难。此外,未来须把精力放在培养用于AIS患者临床决策的影像学终端使用者上。
AIS影像学应用的未来
随着继续努力改进工作流程和相应的培训,AIS的工作流程还将继续改进和加快,将进一步提高EVT的获益。[梅农(Menon)等著,贾白雪译]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