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经介入的抗栓治疗数据还较少,目前脑卒中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经验主要来自心内科的数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盛年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发作后3小时内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
2015年神经科盛会天坛会已经圆满结束了,您有什么收获呢?小编也最后一次与大家分享各位顶级专家关于脑卒中防治领域的总体蓝图、临床诊治等,以飨读者。
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5专题报道(CSA&TISC201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苏明教授:脑侧支循环是指当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可通过其他血管(侧支或新形成的血管吻合)到达缺血区,使缺血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脑缺血后,侧支循环能否迅速建立对于缺血组织的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临床上一般通过血运重建或支架来改善循环,促使血流恢复。但是颅外的动脉闭塞恢复侧支循环操作相对较易,而颅内则相对较难以操作。对于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的患者,可采取适当的内科强化治疗,争取更多时间,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对于脑动脉闭塞患者具有重要的作用。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王文志主任:目前由科技部、卫计委科教司、卫计委疾控局牵头开展了我国首次全国范围的脑血管流行病学专项调查;也是世界范围内样本量最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本次断面调查研究预期可获得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农村人群中:脑卒中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现状;短暂性脑缺血(TIA)的患病率及知晓率;脑卒中患者早期救治水平及存活患者的残疾状况;脑卒中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及二级预防现状;脑卒中和TIA患者的卫生经济学相关数据。这项调查研究在各部门的支持下,历时半年,目前已纳入样本量约60万人。该研究目前已获得一个初步的结果,较80年代相比,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已上升1倍,全国范围内已有约1000多万名脑血管病患者。总体来看,这些数据将对我国科研部门、防控部门,对于卒中的防控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康宁教授:CHANCE研究是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联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学及流行病学克莱顿·约翰斯顿教授牵头的一项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近期CHANCE试验1年随访结果显示,短期双抗治疗具有长期获益。这对我们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了人们对短期使用双抗可产生长期获益的信心。近年来,双抗联合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4AHA/ASA指南等也推荐其用于缺血性卒中。
关于神经介入的抗栓治疗数据还较少,目前脑卒中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经验主要来自心内科的数据。中国卒中学会的介入学组、卒中预防控制专委会介入学组联合相关专家,结合目前已经发表的围手术期治疗的共识、文献,正制定一项关于卒中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指南,相信会对以后的临床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王少石教授:多项数据显示,脑卒中死亡率很高,那么死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可能包括脑卒中疾病本身的原因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导致。2002年我们医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并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上。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在脑卒中患者中,卒中疾病本身的原因如脑水肿、脑疝等因素导致的死亡率仅占到30%;而更多数的患者死于并发症,包括水电解紊乱、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等。另外,患者本身的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死亡。目前,虽然临床医生比较知晓这个情况,但是实践中给予并发症的关注还是比较欠缺的。
在并发症中,脑卒中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肺炎。我们都知道,感染的发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外来的细菌活性太强;或自身免疫力低下也可导致感染。卒中患者所处的环境、病房交叉感染、卒中本身的创伤、长期卧床等等可能导致卒中患者感染肺炎的几率增加。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盛年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发作后3小时内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也显示其临床预后与治疗起始时间显著相关。另外,应严格控制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等其他疾病,平衡患者接受抗栓治疗的风险与获益,从而选择合适的抗栓治疗方案。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血压、血糖等,一旦发现患者症状加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