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项研究调查了首次缺血性病变特征是否能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结果显示,皮质下区及皮质部位病灶和多发性病灶是此类患者缺血性卒中再发的放射学预测因素。该研究8月21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韩国一项研究调查了首次缺血性病变特征是否能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结果显示,皮质下区及皮质部位病灶和多发性病灶是此类患者缺血性卒中再发的放射学预测因素。该研究8月21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研究者在西洛他唑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TOSS)-2试验中纳入在基线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并在7个月随访流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的患者。根据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研究者对初始缺血性病变特征进行部位和多发性分类,并评估了新发缺血性病灶的发生率。
在纳入的353例患者中,在初次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部位分别有44例(12.5%)和13(3.7%)患者新发缺血性病变和临床卒中复发。多变量分析表明,皮质下和皮质初次病变特征以及多发性病灶可独立预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新发缺血性病变,也预测临床卒中再发。
链接:
Predictors of Recurr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rterial Stenosis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