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非常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苏明教授在2012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阐述了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治疗的策略选择。他指出,对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应以最快速度纠正INR(rFⅦa或PCC)。对于是否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要评估获益和风险的比例。对于脑出血患者要药物和物理治疗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是脑血管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非常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张苏明教授在2012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阐述了出血性脑血管病抗栓治疗的策略选择。他指出,对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异常(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应以最快速度纠正INR(rFⅦa或PCC)。对于是否继续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要评估获益和风险的比例。对于脑出血患者要药物和物理治疗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后脑出血
张教授指出,维生素K只能作为其他更加迅速治疗的辅助,因为即使静脉应用维生素K,纠正INR也需要数小时。新鲜冰冻血浆效果受限是由于过敏的风险、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获得血浆所需的时间及纠正INR需要量的限制。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能迅速(数分钟内)使接受口服抗凝药(OAC)治疗的患者的INR回复至正常,并具有配制和给药迅速、容量小而凝血因子浓度高并已经过灭活感染源等优点,因此被推荐用于逆转华法林引起的凝血异常。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能使OAC治疗后脑出血患者的INR迅速回复正常,但不像PCC一样恢复凝血酶的生成。因此,不推荐将rFⅦa常规用于逆转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2010年美国指南推荐:OAC治疗后脑出血患者应停止服用华法林,接受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同时静脉应用维生素K(Ⅰ级推荐,C级证据);可考虑将PCC作为冰冻血浆的一种替代选择(Ⅱa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rFⅦa常规用作脑出血患者逆转OAC抗凝效果的唯一药物(Ⅲ级推荐,C级证据)。
OAC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是否需要重新开始并继续服用抗凝药防止栓塞,最重要的是明确引起出血最可能的原因(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等)。美国指南推荐:自发性脑叶出血者建议避免长期使用抗凝治疗作为房颤的治疗方法(Ⅱa级推荐,B级证据);非脑叶出血的患者急性期后可以考虑抗凝治疗,所有的脑出血急性期后都可以考虑抗血小板治疗(Ⅱb级推荐,B级证据)。
抗血小板相关脑出血
对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脑出血患者输血小板或相关制剂进行止血的安全性和疗效仍不清楚。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脑出血患者出现脑部微出现的几率明显增高。
对于多处微出血,尤其是脑叶微出血的患者,存在脑出血的风险可能大于抗血小板治疗获得的益处。因此,微出血的筛查要作为评估是否继续使用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因素。
预防深静脉血栓
一项非对照研究表明在脑出血后第二天开始抗凝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减少,而再出血也未增加。另一项研究表明在脑出血后48小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安全的。
2010年美国指南推荐:脑出血患者应在弹力袜基础上使用间断气压法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Ⅰ级推荐,B级证据);确认出血停止后,卧床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1~4天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Ⅱb级推荐,B级证据)。
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
张苏明教授指出,达比加群不需要常规检测,预防梗死的效果不次于或优于华法林,出血时,应用rFⅦa或PCC治疗。阿哌沙班也不需要常规检测,对于房颤的患者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优于华法林,但与华法林存在相同的出血可能。利伐沙班预防缺血性事件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与华法林相比,其脑出血和致死性出血的几率低。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