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荣民总医院林(Lin)等发现,在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因椎基底动脉扩张压迫所致TN或面肌痉挛(HFS)时,用简便易行的椎基底动脉移位固定法,可改善治疗不彻底状况。论文2012年3月3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神经病学与神经 》(Clin Neurol Neurosurg)杂志。
台北荣民总医院林(Lin)等发现,在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因椎基底动脉扩张压迫所致TN或面肌痉挛(HFS)时,用简便易行的椎基底动脉移位固定法,可改善治疗不彻底状况。论文2012年3月3日在线发表于《临床神经病学与神经 》(Clin Neurol Neurosurg)杂志。
研究者用不能吸收的硬脑膜带悬吊椎基底动脉,并将悬吊复合体经硬脑膜桥越过颞骨岩部,用动脉夹固定于硬脑膜上。利用不同长度的夹子或水平的硬脑膜桥,可调整悬挂的方向和角度。
结果为,在使用该方法后,全部3例TN患者和1例HFS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例HFS患者在术后1周内获得缓解,另1例HFS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获80%改善。7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且1例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在术后意外痊愈。
点评
MVD于1967年由詹纳塔(Jannatta)教授首先提出,随后,海恩斯(Haines)等对三叉神经与微血管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解剖学研究,发现在存在桥脑旁微小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的病例中,92.5%出现TN症状。此外,目前已知有80%~90%的HFS是因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因此,MVD已成为治疗TN和HFS的标准方法。其优点在于,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保持三叉神经和面神经感觉传导完好,也不会出现面部感觉的丧失。在术中找到并游离责任血管后用teflon棉垫起,隔离血管和神经,可起到减压效果。本研究使用创新的椎基底动脉移位和固定方法,不使用隔离棉片,避免了因棉片过大、过多或滑脱、移位造成的手术失败,值得神经外科医生深入研究。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