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手轻微抖动到现在的端不了碗、拿不了杯,30年间,患有特发性震颤的李先生吃了数不清的药,做过无数的治疗,仍然无济于事,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日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成功为其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术后手抖、头颤等情况完全解除,恢复了正常生活。
从最初的手轻微抖动到现在的端不了碗、拿不了杯,30年间,患有特发性震颤的李先生吃了数不清的药,做过无数的治疗,仍然无济于事,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日前,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成功为其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术后手抖、头颤等情况完全解除,恢复了正常生活。
今年64岁的李先生30年前手部出现轻微抖动情况,2年后,症状进一步加重,逐步影响到日常生活。为了治“抖”,他试过了各种治疗办法,吃过数不清的西药、中药甚至“特效药”,但还是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发展成只要用手去拿东西,全身就抖若筛糠,打翻碗盘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孝顺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父亲的病友那里打听最新治疗信息,在网上广泛查找资料,最终带着父亲来到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脑萎缩明显,手术关键靶点Vim核属于不可视靶点,位置深而小,很难准确选择,这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很高要求。相关检查和准备完善后,王学廉教授为李先生进行了立体定向手术。首先将3.0T磁共振扫描图像输入立体定向软件系统,进行三维重建,依据脑图谱与三维坐标精确定位靶点,并应用神经导航仪设计手术入点入路,监测进针路径,启动微电极记录系统,二次电生理细胞水平验证靶点准确无误后,采用预刺激靶点,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确认效果肯定,最后实施毁损。1小时40分钟后,手术圆满成功,各种抖动症状彻底消失。看着恢复正常的父亲,女儿激动地泪流满面:“我爸爸不抖了,不抖了……”
王学廉教授介绍,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病人出现下肢震颤。当患者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症状暂时消失,但次日会加重。患者震颤时频率可高可低,低频者与帕金森震颤相似,但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反射障碍等症状。长期药物治疗无效或严重副反应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震颤的关键在于靶点定位,如果定位不精确,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年来共完成各种立体定向手术一万余例,有效率达95%以上,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