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行为症状在痴呆患者中非常常见,它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可以提高痴呆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那么,目前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具体包括哪些?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呢?日前,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为我们讲解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话题,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王华丽教授在《名医访谈录》录制现场
精神行为症状在痴呆患者中非常常见,它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加重了照料者的负担。因此,及时有效的控制精神行为症状可以提高痴呆病人和家属的生活质量。那么,目前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具体包括哪些?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呢?日前,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特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教授做客《专家访谈录》,为我们讲解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治疗的话题,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临床特点及识别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PSD)是指在痴呆患者中出现的,以思维障碍、情绪障碍,以及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统称。痴呆患者既有精神问题,又会出现行为问题。
导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生物学因素。老年痴呆患者大脑出现生物学改变,导致其记忆力下降,同时还会影响其行为能力、思维功能和情绪调节。二、社会因素。研究发现,生活在和谐家庭氛围中的老年人,发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几率低。三、老人个体因素。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与老年人的性格、脾气、秉性有密切的关联。四、老人身体状况。当老人身体出现异常,比如发热、烫伤等状况发生时,会使其烦躁,从而导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临床上对于BPSD的识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家人的观察。观察患者的表现,尤其是在发病前期的表现,是否有诱因导致该病。二、医生的观察。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的问诊,仔细观察。两方面相结合,非常有助于对BPSD的识别和诊断。
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思维、情绪、行为的一切异常表现,几乎所有功能性精神障碍能够出现的症状,在痴呆的患者中都有可能出现。具体表现为:妄想、幻觉(幻听、幻视)、抑郁、淡漠、焦虑、脱抑制等思维、情绪、行为的障碍。王华丽教授说,痴呆老人最典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就是妄想,比如总是怀疑有人偷他的东西,而被“偷”的东西往往不是十分重要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生活用品;还有些精神行为症状患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老伴与他人有不正当的关系,这也是妄想的表现。
随着疾病的发展,各个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并且会逐渐加重,因此积极在早期进行治疗,有助于减轻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变疾病的进程。
痴呆患者的抑郁与抑郁症的区别
痴呆患者的抑郁一般来说症状较轻,是一种对不愉快经历的体验;而抑郁症的表现较为典型,如兴趣减退、情绪差等,常伴有躯体不适,甚至会有自杀的想法。对于两者的鉴别,仅靠一次的诊断是无法鉴别的,还需要长期的观察来进行鉴别,需要一边治疗一边观察,边治疗边调整诊断。
BPSD的治疗以及面临的挑战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对于药物治疗,首先要治疗痴呆,现在已经有研究表明,服用抗痴呆药物有助于缓解精神行为症状,而且可以延缓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对于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精神药物,老年痴呆患者是非常脆弱的群体,在用药过程中剂量要小,加药的速度要慢,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精神药物是否会与老人服用的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当前,精神科医生对于何时加药,何时减药也存在一定的困惑,事实上,这并没有绝对的原则,医生应当充分考虑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个体差异,酌情加药或者减量。
非药物干预治疗,包括环境干预、行为干预、心理支持等。如果一位患者焦躁不安,就应该了解其患病的前因后果,患者出现这种行为之前是怎样的?行为发生过程中具体表现是什么?这种行为发生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只有把这些了解清楚了,医生才能更好地制定干预治疗的方案。
当今,人们常常会忽视痴呆患者的表现,因此家人和医生要多关注患者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及时治疗。谈及挑战,王华丽教授说,当前对于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评估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