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等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 27(4)]发表一项研究,对采用V-P分流术治疗的4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前瞻性探讨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动态变化。研究者指出,采用剑突下正中小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良好的分流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等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 27(4)]发表一项研究,对采用V-P分流术治疗的40例脑积水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前瞻性探讨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动态变化。研究者指出,采用剑突下正中小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良好的分流效果。
患者的脑室端均采用额角穿刺,腹腔端采用剑突下4 cm正中切口,腹膜切开3 mm后将分流管腹腔端置入腹腔内。在术后第1、3和7天常规复查头颅CT,同时行腹部平片确定腹腔端分流管位置。
最终,CT显示40例均分流效果良好。腹部平片显示术后第1天分流管腹腔端位于盆腔31例,下腹腔5例。术后第3天和第7天分流管腹腔端位于盆腔内分别为35和39例。1例患者术后第5天发生对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家属放弃手术自动出院,其余患者平均于术后(11±4)d出院。1例患者术后1年发生腹腔端感染,控制感染后改
脑室-心房(V-A)分流术,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研究者指出,采用剑突下正中小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并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良好的分流效果。室-心房(V-A)分流术,其余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总之,分流管腹腔端处置的方法简单、实用,分流管腹腔端绝大多数在术后1 d内降入盆腔内,无需特殊固定和处理。
链接: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