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指病因未完全明确、临床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三叉神经痛发病率为0.36%,多发于成年及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三叉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现有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尚无理想的根治手段。
概述
三叉神经痛是指病因未完全明确、临床特征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三叉神经痛发病率为0.36%,多发于成年及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三叉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现有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和不足,尚无理想的根治手段。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是疼痛科医生经常采用的微创介入镇痛技术,然而该法可导致神经损伤(如感觉麻木)、咀嚼肌萎缩等并发症,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往往难以接受,除非疼痛程度剧烈或别无选择时才接受该治疗。
1998年,斯路基特(Sluijter)等首次提出,42℃脉冲射频(PRF)在临床上可治疗神经痛且副作用较少。Sluijter还将42 ℃时持续射频电流的治疗效果与42 ℃的脉冲射频治疗的效果相对比,发现脉冲射频治疗效果较好。然而,与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相比,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率较低、维持时间较短,这是疼痛科医生应用这一技术最大的顾虑。
改良脉冲射频的现有参数、提高脉冲射频的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关于脉冲射频参数改良的研究涉及脉冲射频的温度(38~45℃)、时间(120 s~8 min)和频率[2~8 赫兹(Hz)]对治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均支持,采用Sluijter提出的42℃、2 Hz和120 s这一标准脉冲射频参数。
脉冲射频术是对射频热凝术的改进,其原理与射频热凝术基本相同,但高频电流为间歇发出,频率通常为2 Hz,每次发出的高频电流持续20 ms,随后为480 ms静止期,从而使热量散发,无毁损神经的作用。
脉冲射频治疗优势与不足
优势
在采用脉冲射频治疗时,神经对冲动具有良好的传导功能,组织对电流的阻抗和导电性无明显影响。与射频热凝治疗相比,脉冲射频副作用较小,对神经及周围组织破坏较轻,且可以恢复,对神经功能几乎没有影响,具有较多优势。
Sluijter等认为,脉冲射频引起临床疼痛的减轻是由于电场的作用,而非温度诱导的神经细胞改变,与暴露在电场中的培养细胞非特异性的早期媒介基因(c-Fos)上调及其他基因转录有关。
目前,我院疼痛科对标准42℃脉冲射频效果欠佳又不愿意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适当升温(50℃)的脉冲射频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除短期内(1~3个月)有麻木感外,其无严重并发症。研究提示,50℃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或为标准脉冲射频无效时的临床选择。升温脉冲射频导致的轻微神经组织损伤可在短期内完全恢复。因此,升温脉冲射频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被认为是一种有希望替代射频热凝的治疗技术。
不足
升温脉冲射频技术是近来刚刚提出的概念,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发生率,探讨最为理想的脉冲射频温度参数。
小结
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多优势,其中升温脉冲射频术是一种新的、未经严密科学验证的疼痛治疗方法。目前升温脉冲射频术的临床观察结果还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并激励我们应该对此技术进行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促进这种疼痛治疗技术的发展。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疼痛科 罗芳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