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

IMT联合EDV可预测缺血性卒中风险

作者:Wen-Harn Pan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5-09
导读

         在亚洲人群中,鲜有研究探讨卒中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我们既往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颅内阻力的潜在血液动力学标志物)较低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因此,我们在一个亚洲人群中研究了EDV和IMT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

关键字:  卒中 | IMT | EDV 

  inserted image

  在亚洲人群中,鲜有研究探讨卒中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我们既往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颈总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颅内阻力的潜在血液动力学标志物)较低与缺血性卒中相关。因此,我们在一个亚洲人群中研究了EDV和IMT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

  我们将竹东及朴子地区心血管病长期追踪研究(CVDFACTS)中3175例成人(≥30岁)的基线数据与偶发缺血性卒中事件相关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颈总动脉IMT较高和EDV较低的缺血性卒中风险比(HR)。

  在中位随访9.85年间,184人发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结果如图1所示。与IMT位于最低三分位者相比,位于中间和最高三分位者卒中发生HR分别为2.03和3.87;与EDV位于最高三分位者相比,位于中间和最低三分位者卒中发生HR分别为1.94和5.31。校正年龄、性别及传统危险因素后,IMT较高且EDV较低者较IMT较低且EDV较高者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1倍以上(HR 2.10)。

  总之,在该台湾人群中,颈总动脉IMT和EDV可联合独立预测未来缺血性卒中风险,这也提示须在多种族中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以理解该结果的意义,特别是EDV的意义。 

  作者: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 Wen-Harn Pan等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